:::
開誠布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開誠布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釋:
語本《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書〉:「宰相以其開誠布公之歲月,弊弊焉於調遣科降之間。」也作「推誠布公」。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開誠布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敞開胸懷,提出公正客觀的見解。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語本《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 △「開心見誠」 |
|
典故說明: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使用類別 用在「真誠相待」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肝膽相照、推心置腹、開心見誠、推誠相見 形音辨誤 |
|
典源: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2) 相國:秦漢等朝所置的宰相職位。後沿為宰相的通稱。 (3) 儀軌:法度規範。 (4) 服罪輸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並誠心改過向善。 (5) 游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言辭掩飾罪行,虛偽狡詐。 |
|
書證:
01.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書〉:「宰相以其開誠布公之歲月,弊弊焉於調遣科降之間。」
02.宋.許月卿〈次韻陳肇芳竿贈李相士〉詩:「集思廣益真宰相,開誠布公肝膽傾。」
03.《續資治通鑑.卷一六二.宋紀一六二.寧宗嘉定十四年》:「與之開誠布公,戒以同心體國之大義,人人悅服,軍政始立。」
04.《清史稿.卷一五八.邦交志.日本》:「兩國和誼,載在盟府,永矢弗諼。本大臣敢不開誠布公,以效愚者之一得,惟高明裁察見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開誠布公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