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強附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ān qiǎng fù hu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牽強附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ān qiǎng fù huì |
解釋:
硬把不相干的事物湊合在一起,勉強比附。《孽海花》第一一回:「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牽強附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比喻生拉硬扯,勉強湊合。語本宋.鄭樵〈通志總序〉。 △「穿鑿附會」 |
|
典故說明:
「牽強附會」原作「牽合附會」,典故出自〈通志總序〉。《通志》是宋代鄭樵所寫的一部講典章制度的政書,他在該書的序裡提到:自然現象變化多端,人間的福禍也都難以測知,人如何能將某些純屬於自然現象的變異,與人世福禍連繫起來?且必然視為是福禍降生的癥兆呢?然後代史官卻都好將此種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結合起來解讀,西漢時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生拉硬扯,勉強湊合。 使用類別 用在「強合硬湊」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生拉硬拽、生搬硬套、穿鑿附會、郢書燕說 形音辨誤 |
|
典源: 宋.鄭樵〈通志總序〉(據《通志》引)〈洪範五行傳〉者,巫瞽之學也,歷代史官皆本之以作〈五行志〉。天地之間,災祥萬種,人間禍福,冥不可知,若之何一蟲之妖,一物之戾,皆繩之以五行?又若之何晉厲公一視之遠,周單公一言之徐,而能關於五行之沴乎?晉申生一衣之偏,鄭子臧一冠之異,而能關於五行之沴乎?董仲舒(1)以陰陽之學(2)倡為此說,本於《春秋》(3),牽合附會。歷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4)以受籠罩而欺天下。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災祥略〉。
〔注解〕 (1) 董仲舒:西元前179∼104,西漢廣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2) 陰陽之學:根據四時、節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凶的數術。 (3) 《春秋》: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4) 俛首:低頭。 |
|
書證:
01.宋.徐總幹《易傳燈.卷二.其血玄黃》:「易爻以血為象,皆以有所傷為義,非以坎卦為血也。……諸解者以坎為血卦,見諸爻以血為象者,牽強附會。以坎為說,吁亦誣矣!」
02.元.王充耕《讀書管見.卷下.三孤貳公弘化》:「傳謂呂氏說,謂陰陽之理,恆而不變者為道,天地之用,運而無跡者為化。牽強附會,但圖對偶親切耳,而不察實事。」
03.明.蔣冕〈太學生丘君行狀〉:「至於今日,其弊滋甚。忽於本而致詳於末,舍其大而徒牽強附會,支離決裂,幸其一之偶中,而遂悉神其說焉,不亦大惑乎?」
04.明.甄偉〈西漢通俗演義序〉:「不過因閒居無聊,偶閱《西漢卷》,見其間多牽強附會,支離鄙俚,未足以發明楚漢故事,遂因略以致詳,考史以廣義。」
05.《孽海花》第一一回:「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牽強附會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