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器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ㄐㄩˋ˙ㄉㄜㄗㄨㄥˇㄔㄥㄖㄨˊ:「ㄅㄧㄥㄑㄧˋ」、「ㄑㄧˋㄐㄩˋ」、「ㄨˇㄑㄧˋ」、「ㄖㄨㄥˊㄑㄧˋ」、「ㄑㄧˋㄨˋ」。
  2. ㄑㄧˋㄉㄨˋㄉㄨˋㄌㄧㄤˋㄖㄨˊ:「ㄑㄧˋㄌㄧㄤˋ」、「ㄒㄧㄠˇㄑㄧˋ」。
  3. ㄘㄞˊㄋㄥˊㄖㄨˊ:「ㄑㄧˋㄓㄨㄥˋ」、「ㄑㄧˋㄕˋ」、「ㄉㄚˋㄑㄧˋㄨㄢˇㄔㄥˊ」。
  4. ㄕㄥㄨˋㄊㄧˇㄓㄨㄥㄈㄨˋㄗㄜˊㄇㄡˇㄓㄨㄥˇㄉㄨˊㄌㄧˋㄐㄧㄋㄥˊ˙ㄉㄜㄗㄨˇㄖㄨˊ:「ㄑㄧˋㄍㄨㄢ」、「ㄏㄨㄒㄧㄑㄧˋ」、「ㄕㄥㄓˊㄑ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具的總稱。
    【例】陶器、容器、兵器
  2. 度量、胸懷。
    【例】器度、器量、器宇
  3. 才能、能力。
    【例】大器晚成
  4. 重視、看重。
    【例】器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用具的總稱。如:「陶器」、「容器」、「兵器」、「投鼠忌器」。《易經.繫辭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度量、胸懷。如:「器度寬廣」、「器量弘深」。《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
3.才能、能力。如:「大器晚成」。《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
4.器官。如:「生殖器」。
5.姓。如商代有器氏尊。
[動]
重視、看重。如:「器重」。《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自在樞機,謝遣門人,拒絕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ì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用具。
  2. [[名] ] 動植物體內分掌各種生理機能的部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具之總稱。如:「兵器」、「容器」、「陶器」、「投鼠忌器」。《說文解字.㗊部》:「器,皿也。」清.段玉裁.注:「器乃凡器統稱。」《易經.繫辭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工具,引申指所能利用之手段、方法、條件等。《左傳.閔公元年》:「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晉.杜預.注:「霸王所用,故以器為喻。」《管子.重令》:「凡先王治國之器三,……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韓非子.喻老》:「賞罰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則制臣,在臣則勝君。」

3. 政權、權勢。《易經.序卦》:「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後漢書.卷六三.朱馮虞鄭周列傳.周章》:「如令君器易以下議,即斗筲必能叨天業,則狂夫豎臣亦自奮矣。」

4. 表示名位權勢之物。《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假人,君之所司也。」晉.杜預.注:「器,車服;名,爵號。」《資治通鑑.卷二五.漢紀一七.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

5. 度量、胸懷。如:「器度寬廣」、「器量弘深」。《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魏.何晏.集解:「言其器量小也。」《舊五代史.卷六九.列傳.王正言》:「張憲才器兼濟,宜以委之。」

6. 才能、能力。《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陳書.卷四.廢帝本紀》:「帝仁弱無人君之器,世祖每慮其不堪繼業。」

7. 喻人才。《老子》第四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唐.李白〈贈清漳明府姪聿〉詩:「我李百萬葉,柯條布中州,天開青雲器,日為蒼生憂。」

8. 重視、賞識。如:「器重」。《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自在樞機,謝遣門人,拒絕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

9. 具體、有形之事物。《易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10. 量詞。計算器物之單位。《宋書.卷五九.列傳.張暢》:「知行路多乏,今付酒二器,甘蔗百挺。」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魯望〉詩:「癭木四五器,筇杖一兩莖。」

11. 姓。《廣韻.去聲.至韻》:「器,姓,出《姓苑》。」

注音: ㄑ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