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成本-效益分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對一個精細規劃的方案或數個替代方案所有的利弊得失所作的系統性評估。所謂效益是指一個貨物或服務的價值,而成本則是轉移成這個貨物或服務的前身的值值。由成本效益分析來決定是否採此一方案的準則是所獲的效益需大於所需的成本。簡言之,就是所有好處的總和大於所有壞處的總和。對於一個污染防法方案而言,廣義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對社會生產消費習慣任何實際或假設的改變所作的系統性評估;狹義而言,則是計算方案的成本(政府之支出經費)及效益(降低污染的效益,包括如果沒有採取此方案時所需避免環境污染危害的成本,及避免人類福祉受到傷害所需之成本)。
  成本效益分析是評估計畫是否可行的方法之一,不同於一般的財評價方法,其成本效益涵蓋項目範圍更廣,包含了該計畫對任何人在效用上產生的任何利得及損失。但實務上,對於政府部門的投資計畫,其考慮益本承受的對象,通常只限於一國居民,並且有許多效益(有例如古蹟美質效益、稀有動物保護的存在價值等)尚難以金錢來量化。要使貨幣的測量能夠正確,嚴格來說須以影子價格(shadow prices)來評價所有的產出與投入,而對於不存在可觀察市場的投入與產出(例如乾淨的空氣、寧適性等),則要建立能導出影子價格的代理市場(surrogatemarkets)模型,好比污染地區的房價與空氣品質良好地區房價的差距,即可視為是乾淨空氣價格的粗估。成本效益分析的決策準則之一為淨效益大於零:
  
  式中t為時間,Bt為t期的效益,Ct為t的成本,r為社會貼現率(social discountrate),T為時間區間(time horizon),而符合上式條件的計畫便是潛在可行的計畫。T為時間區間(time horizon),而符合上式條件的計畫便是潛在可行的計畫。
  T的長短原應包含遠未來的成本與效益,但因為這些成本、效益的現值可能很小,所以通常以計畫的經濟生命終止或分析者認為再往後之成本效益的現值可能很小,所以通常以計畫的經濟生命終止或分析者認為再往後之成本、效益已經不須考慮的時間為止。最後,由於預算有限,因此在眾多可行的方案中,便須依其益本比(benefit-cost ratio)的高低加以排列,先採行益本比高的計畫,直到預算用磬。環境資源價值的評估為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成本-效益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作者: 蓋浙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對於任何一項投資計畫的效益與成本作有系統的分析與檢討,提出測定投資可能發生的預期結果,作為合理分配與運用資源的準則。成本效益分析運用經濟的原則來衡量投資的效益,不僅考慮長遠(現在與未來),而且也重視深入分析(包括直接、間接、有形、無形、外部、內部等因素)。
  成本效益分析運用在教育上的目的有二:
  1.由於教育成本的增加,使教育資源的負擔日感沈重,希望透過成本效益分析,以提高教育資源(特別是教育經費支出)分配與使用的效率。
  2.比較政府各項公共支出效益的大小,特別是教育投資與非教育投資利益的比較,以作為政府分配資源及選擇投資計畫優先順序的參考。
  成本效益分析在教育領域上的應用為時較晚。在美國,最早提出有關教育成本效益分析,乃是由一九六○年代初期所形成的「人力資本」理論發展而成的結果。如貝克爾(G. Becker)、漢森(W.L. Hansen)等學者在從事教育投資報酬率研究時,均試圖把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論應用到教育方面,藉以建立「人力資本」投資理論。
  雖然有一些學者試圖將教育成本效益分析,視為解決教育資源分配問題的萬靈藥;但也有一些學者完全排斥這種說法,認為在教育上作成本效益分析並無多大的價值。事實上,成本效益分析僅在提供有關教育與就業市場間的關聯性,以及所選定的教育投資政策對經濟的可能影響等方面,提供一些重要的參考資料與訊息。教育成本效益分析客觀地將各級各類教育成本,按教育程度別與人力供需狀況,合併分析檢討,期能了解教育或經濟體系中的某些主要變數,對成本或效益的影響。教育成本效益分析從不同類型教育的相對成本和不同門類人力的相對效益等方面加以分析,雖然不能作為擬訂教育政策的主要依據,但能為教育計畫工作者提供擬訂合理教育政策所需要的有關資料,使政策的研究能夠考慮到經濟的因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成本-效益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