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佳兵不祥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jiā bīng bù xiá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 bīng bù xiáng
解釋:
好用兵是不吉祥的。語本《老子》第三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佳兵不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佳兵不祥的意思就是說軍旅武力,不是君子所樂於使用的。語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就是說軍師武力不是有德的君子樂於使用的,不得已而使用武力,仍要保持恬靜淡泊的心志。戰勝並不是值得誇耀的事,如果誇耀戰功,就是以殺人為樂了。
  這裡「佳兵」的「佳」字有四種解釋:一是就字面上說,「佳」是美好的意思,〔史記.倉公傳〕有「美好者不祥之器」句,可以為佐證;二是以「佳」是「隹」字之誤,「隹」是古「唯」字,「佳兵不祥」是唯兵不祥的意思;三是「佳」通「甲」,「佳兵」就是「甲兵」的意思;四是以「佳」當作「作」或者「用」,「佳兵」就是「作兵」或「用兵」的意思,〔大戴禮記.用兵篇〕有這樣的句子:「用兵者其由不祥乎!」「公曰:『蚩尤作兵與?』子曰『否。蚩尤庶人之貪者,何器之能作?』」這裡「兵」是指兵器、武器。上述四種說法不論如何,都認為「佳兵」是指軍旅武力。
  老子學說以守柔不爭為本,當然是反對戰爭的。首先戰爭帶來最大的人為災難,違背自然利益萬物的道理。如〔道德經〕第八十一章說:「天之道,利而不害」,爭戰侵奪,損人利己,自然有違天道。第四十六章也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有道時人民處於承平狀態,可驅馬至糞田工作,「無道」時在戰亂之中,戎馬也只得在郊野生產。而「大軍之後,必有凶年」(第三十章),戰爭時人命如草芥,百姓轉乎溝壑,流離失所,田畝荒蕪,經濟崩潰,隨著戰爭而來的只有死亡、疫病與饑饉。於是老子呼籲「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要明白「強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二章)的道理,守柔不爭。
  其次老子提出「慈德」做為非戰的守則,〔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說:「慈故能勇……,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慈是老子所謂「三寶」之一(參見「三寶」),是指利人而不害人的慈心。不慈而勇,恃強逞兇,損人利己,算不上是真勇。真正的勇者不與人爭,不得已而戰,以仁慈為懷,所以百姓親附,將士用命,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就是上天也願救助他。慈者以不戰為貴,不得已而用兵,雖然戰勝,也不會趁機逞兇,驕矜炫耀。老子因而提出「果而勿強」做為慈德的具體作法。(參見「果而勿強」)。
  總之老子認為使人勝殘去殺的根本之道,在於寡欲不爭,如〔道德經〕第四十六章說:「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細究人類歷史上爭戰頻仍,皆出於人心不知足,妄啟戰端,若要消弭戰禍,必須先消弭戰爭的動機,使人無所爭。於是老子稱讚真正有武德的人,就是具備不爭之德的人:「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第六十八章)就是說善於為士的人內謙外柔,善於作戰的人威而不怒,善於克敵致勝的人,不與敵人短兵相接,善於用人的人,能夠禮賢下士,這就是所謂的不爭之德。凡事不與人爭,小至人與人之間,大至國與國之間,便可避免兵戎相見,長保和平。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佳兵不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似詞 兵凶戰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