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湯若望 - 教育百科
ˋ
ˋ
tāng ruò w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āng ruò wàng
解釋:
人名。(西元1591~1666)德國天主教耶穌會教士,精於曆算之學。明末來華傳教,熟習中文,入清為欽天監監正,變更曆法,為我國用新曆法之始。著有曆法西傳、新法表異等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all von Bell, Johann Adam
作者: 張奉箴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湯若望字道味,萬曆十九年(1591)生於日爾曼的科隆(Cologne)。初肄業科隆耶穌會學校。萬曆三十八年(1608)進入羅馬日爾曼學院(German College),成績、德行卓著。哲學修畢後於萬曆三十九年(1611)進入耶穌會。天啟二年(1622)隨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來華。他和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及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是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穌會,在華傳教區的三位偉大傳教士。他們對在華天主教傳教區的創建、保持相擴展,各有著卓越的貢獻。他們和其他耶穌會傳教士,對我國傳統文化和歐洲近代科學文化的溝通和交流,寫下了值得稱揚的一頁,是有積極貢獻的。
  湯若望以耶穌會傳教士的身分,於天啟三年(1623)一月二十五日抵達北京,康熙五年(1666)八月十五日病故。在中國度過四十三年直接和間接傳教的勞苦歲月,殁後和利瑪竇同葬在一起。〔明史〕和〔清史稿〕都有關於他的記載。湯若望以曆法和天文學的實學為方法,出任欽天監正,身為滿清通政使同通政司的一品大官,深得順治皇帝的信任,賜號「通玄教師」,尊稱他為「瑪法」(師尊或尚父),讚許他「潔身持行,盡心乃事」,多次親訪他的住宅,並在湯若望趨朝謝恩時,論免三跪九叩之禮,除迭次提升湯若望官階外,還賜地造墓,建堂立碑。致使天主教附帶地獲得政府的青睞,促成全國教友一度達到十五萬人,較利瑪竇逝世時(1610)增加了五十倍。這是湯若望因科技、官爵給在華天主教帶來的間接影響,也是他在我國宮廷服務的唯一原因。
  湯若望的學識,勤勉無私,和在科技、神學、哲學、歷史學的精神遺愛,是應當受到國人的敬愛感激並稱揚的。他的暮年遭到曆獄的誣陷,在艱苦的囹圄中,閃爍出基督受難時的光輝,無怨無尤,值得師法。湯若望的譯著重要的有:〔主制群徵〕二卷;〔主教緣起〕四卷;〔渾天儀說〕五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學曆小辯〕一卷;〔大測〕二卷;〔遠鏡說〕一卷;〔星圖〕;〔恆星曆指〕四卷;〔恆星出沒〕二卷;〔恆星表〕五卷;〔交食曆指〕七卷;〔交食表〕;〔測食說〕二卷;〔測天約說〕二卷;〔新法曆引〕一卷;〔西洋新法曆書〕三十六卷。
  〔崇禎曆書〕在明代並未採用。清代以後,天文學發展的面貌,比明末以前的傳統知識有了極大的變化。徐光啟可說是這種變化的關鍵人物,湯若望則是提供〔崇禎曆書〕的主要「撰著」和「訂正」者,並且促成順治的詔用。因此可以說:徐光啟和湯若望等耶穌會士參與編纂〔崇禎曆書〕的傳教士,是開創並推動有清一代的天文發展的功臣。再者明末清初在華耶穌會士製成的天文儀器,和湯若望有關的約占為數百分之八十。此外湯若望於清初曾製定兩百年的〔恆表〕,南懷仁更相繼預推至兩千年後,共成曆書三十二卷,名為〔康熙永年曆法〕。這便是國人迄今所用陰曆或農曆書的藍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湯若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