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貝登堡 - 教育百科
ˋ
ˇ
bèi dēng bǎ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dēng bǎo
解釋:
人名。(西元1857~1941)英國將領,在英斐戰爭(西元1899~1902)時,因固守防線而成為英雄。鑒於英國當時青少年體格瘦弱、道德淪喪,主張提倡童軍活動,以訓練健康、快樂的國民。西元一九○七年創立男童軍,一九一○年與其妹成立女童軍,並曾於一九二○年被選為世界童軍總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den-Powell, Robert Stephenson Smyth
作者: 謝美連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貝登堡(1857~1941)英國人,是世界男女童軍運動的創始人,也是世界童子軍領袖。全名是羅伯特.史蒂芬遜.史密斯.貝登堡,別號「音比沙」(非洲土語,意為『不睡之狼』),世人簡稱為B.P.,我國一般譯為「貝伯」或「貝登堡」。
  貝氏父親是牛津大學教授兼牧師,母親是海軍上將之女。三歲時父親過世,由母親扶養成人。幼年時家庭生活雖然清苦,卻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母親常常教導孩子學習自然界的知識,假期常跟哥哥們去划船、旅行、野外露營,對於貝氏後來的童軍野外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一八六九年貝氏獲得馬波若(Marlborough)公爵獎學金進入倫敦著名的查德浩斯學校(Charterhouse)就讀。求學期間雖然在文學、數學等傳統科目方面並不出色,但藝術和戶外生活的才藝卻很凸出。他愛好運動、擅長口技,富有演劇和滑稽表演的天才。他能同時用左手和右手畫畫、寫字、畫素描,而同樣地靈巧。查德浩斯學校附近有一大片樹林,他常到那裡去觀察野獸、狩獵及野外炊事,並從事刀斧使用、野外搭帳等野外活動,同時這所貴族學校也培養了他健全的人格和心智,奠定了日後投入童軍運動的本領。
  一八七六年四月中學畢業時因成績不佳,投考牛津等大學皆落榜,七月間因偶然機會考取軍校,由於成績優異(步兵學校第五名,騎兵學校第二名),三個月後未經訓練,就直接以騎兵少尉的身分,派赴印度駐防。
  貝登堡的軍旅生活十分順利,二十六歲升為上尉、三十二歲晉升少校,三十八歲晉升中校,四十歲就任上校軍官,先後駐防過印度、阿富汗、南非、歐洲、黃金海岸(今迦納)等地。由於天賦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野外生活知能,再加上對任何地勢的適應性,使他屢建軍功。他在所領導的騎兵團裡,訓練了一隊警探,並親自充當教練,教他們觀察、潛攝、警探技術、野外生活常識。為了獎勵訓練效果,他設計了一個像百合花的徽章,給成績優良的官兵,這也就是日後的世界童子軍徽章。同時他將多種新的訓練方法和軍團的童子軍小隊組織與訓練和他發明的遊戲,紀錄下來著作成〔警探術一助〕(Aids to Scouting)一書。此軍事訓練手冊變成英國軍隊之小隊組織與管理的基本教材,也是日後他所著〔童子警探〕(Scouting for Boys)一書之藍本。
  一八九九年梅富根城(Mafeking)被六千名波耳人的部隊包圍,貝登堡率領官兵一千餘人困守城池達二百一十七天,終於在一九○○年五月十七日解圍;貝氏因而成為英國的英雄,立刻擢升為少將,時年僅四十三歲。歷史上稱此戰役為南非戰爭,又稱波耳戰爭(Boer War)。當時貝氏被圍,兵力單薄,他訓練當地的英國兒童擔任傳訊、救護、運輸等工作,增加戰鬥力,成效卓著。青少年所顯現出的勇氣和智慧也令貝登堡印象深刻,對日後為青少年創辦童軍運動有重大的影響,而貝登堡的著作則同時在英國大受歡迎。
  一九○三年貝氏自南非奉調回國,一到倫敦受到英雄式的歡迎,教師們讚揚他那本〔警探術一助〕,並要求他改寫為訓練兒童之用,貝氏深受感動。於是經多方參考研究,於一九○七年白浪島(Brownsea Island)實驗露營後,完成〔童子警探〕(Scouting for Boys)的初稿。
  一九○八年一月到四月間〔童子警探〕以雙周刊形式,分六次出刊,最後在五月一日合訂成書,世界各地很快都有了譯本,童軍組織也發展到全世界。同年貝氏晉升為中將,隨即辭去軍職專心為童軍事業努力,並旅行全世界各地,推展童子軍運動。
  貝登堡推展童軍運動的重大行事如下:一九○九年在倫敦水晶宮前檢閱英國童子軍,有一萬多人參加,其中有數名穿自製制服的女生,自稱「女童軍」出現在隊伍中,要求接受貝伯的檢閱。一九一○年貝氏創辦女童軍。一九一二年一月在赴加勒比海的豪華郵輪上認識了比他小三十二歲的富家女莎慕絲(Olave Saint Clair Soames)十個月後(十月三十日)與之結為夫婦。貝登堡夫人婚後協助貝氏領導女童軍運動,於一九三○年受封為世界女童軍領袖。一九一四年創辦幼童軍,一九一八年創辦羅浮童子軍。一九二○年主持第一次世界童子軍大會被公推為「世界童子軍領袖」。一九二九年得英王冊封為世襲的爵士,成為「極偉的貝登堡爵士」。
  貝氏清瘦而健康,態度和藹可親,風趣健談,富於直覺、想像力和幽默感。他多才多藝,同時是演員、藝術家、作家、觀察家、畫家,但他從來不是學者,是實際的行動者。他所創設的男、女童軍運動成為二十世紀偉大的發明。
  晚年移居肯亞(Kenya),一九四一年一月八日逝於寓所,並葬於肯亞,享年八十四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貝登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