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布魯日市集;三件禮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ermesse in Bruges, th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三幕浪漫喜舞劇。奧古斯特.包諾維(August Bournonville, 1805-1879)編劇、編舞。刨里(Holger Simon Paulli)作曲,傑克.諾爾(Jacques Noël)舞台設計,1851年4月4日由丹麥皇家芭蕾舞團(Royal Danish Ballet)首演於哥本哈根皇家劇院。是齣描寫中產階級生活的舞劇,改編自童話故事《三件禮物》(The Three Gifts)。十七世紀,法蘭德斯地區的布魯日市場裡,居民熱烈慶賀城市守護神的祭典,街道上熱鬧非凡,木屐舞、硬鞋舞接續表演。安崔(Adrian)與基爾(Geert)是三兄弟中的兄長,各有女朋友瓊安娜(Johanna)及瑪琴(Marchen),最小弟弟卡里斯(Carelis)則迷戀鍊金師米爾威特(Mireweit)的美麗女兒艾琳諾拉(Eleonora)。一群吉普賽人跳著活力旺盛的Slowanka馬祖卡舞,接著卡里斯與艾琳諾拉跳了一段美妙的雙人舞;一群貴族對著瓊安娜及瑪琴調情,引發她們與男友安崔及基爾的爭吵。三兄弟決定到外地去闖蕩一番。天色漸暗,鍊金師米爾威特突然遭到幾個貴族的攻擊,並綁架他的女兒艾琳諾拉,所幸被三兄弟即時搭救,米爾威特的管家也出現;為表謝意,鍊金師送給三兄弟三件禮物:安崔得到一把百戰百勝的神劍,基爾得到一只擁有人見人愛魔力的魔戒,而小弟卡里斯則獲得一把聽了就無法停止跳舞的古提琴(Viola da Gamba)。第二幕:第一景:瓊安娜與瑪琴來到鍊金師的工作室,要求施法,以了解她們的愛人現況,鍊金師讓兩人由幻影中看到一切:只見安崔已成戰爭英雄,而基爾則正享受著美酒佳人;兩人都傷心不已,卡里斯鼓勵她們去尋找兩兄弟。此時在快樂琴聲的醇化下,卡里斯與艾琳諾拉兩人更加相愛。第二景:基爾受邀富孀凡.愛佛丁根(Van Everdingen)的宏偉城堡中,在魔戒的催迷下,舞會上的每位貴婦淑媛都為這個平凡男子瘋狂;相反的,她們的男人都極度輕蔑他。打了不少勝仗的安崔已成大英雄,來到會場,也成為女仕們爭逐的對象;瓊安娜、瑪琴及她們的母親也出現在舞會上,在魔戒的威力下,大伙兒停止爭執。貴族們了解魔戒的法力後,欲搶奪,但被安崔用神劍打敗;貴族設計奪取他們的神物,然後告官兩兄弟施魔法,官兵於是將兩兄弟帶走。第三幕:一位老鍊金師陶醉在法術中的金銀財寶幻境中,被控施法術而遭逮捕,卡里斯救了他。同時,鍊金師米爾威特也因兩兄弟的關係而遭牽累入監,三人都被判火刑。最後一景:處刑在即,卡里斯趕來,拉奏古提琴,在場的人全不由自主的跳起舞,只見全城的居民瘋狂的手舞足蹈,直到精疲力竭,倒地告饒,答應立刻釋放被判刑的三人;為報答官方的仁慈,卡里斯允諾將魔琴放在市鎮大廈的櫃子裡,每年只有在神聖市集日的當天拿出來演奏,為全市居民帶來歡樂。這是齣快樂的浪漫舞劇,在當時,算是相當特別稀有,已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持續演了一百五十年。奧古斯特在其自傳《我的劇場生涯》(My Theatre Life)中,描述了一些創作過程的細節,提及「1850年看過舞劇《賽姬》(Psyche)後,最後一次奧林帕斯(Olympus)之旅喚醒我:『我欠觀眾太多的歡笑了。』為了獲取靈感,我觀賞視覺藝術展,最喜歡十七世紀法蘭德斯畫派Gerard Dou的中產階級生活畫,尤其1663年的《窗邊提琴手》(A Violin-Player at the Window),另外從Jan steen與David Teniers(1582-1649)的畫作,挪威小提琴家Ole Bull的音樂會中也得到不少靈感。」此舞劇的音樂是由包諾維合作多年的音樂家刨里所寫的,包諾維的要求極為細緻,並建議刨里參考1820年代他在巴黎聽到的流行喜歌劇音樂,因此,舞劇音樂一部份源自羅西尼(G. A. Rossini, 1792-1868)的《奧希伯爵》(Le Comte d´Ory)與《科林斯圍城》(Le Siège de Corinthe),其他部份採用荷羅德(L. J. F. Herold, 1791-1833)的歌劇《潤帕》(Zumpa)。編舞方面,是典型包諾維式的風格,第一幕市民喧囂的木屐舞中,揉和了感性激情的吉普賽式的Slowanka馬祖卡;同一景的男女主角雙人舞,表現出包諾維特有的細膩、精巧的足尖舞,手語及音樂性、戲劇性十足的舞蹈,將宏偉的劇情充分地展露出來。第二幕第一景的小品集相當難,結尾的歡樂舞蹈非常慶典式;是齣以幽默心情美化生命的舞劇。皇家舞團將它保存的相當完整,1851至1884年間此劇持續的在皇家劇院演出,也一直保留此劇的原貌。直至1943-45年間,藍德(Harald Lander, 1905-1971)在Valborg Borchsenius(1872-1949)的幫助下,頭一次將原版做了些許的刪減及修正,除去第二幕第四景男主角的部份,也刪掉第三幕開場鍊金師工作室的部份,增編小品集放入第二幕寡婦宮堡舞會裡,配樂是1873年霍姆(V. C. Holm)的作品。爾後此劇仍舊不斷的上演,直到1992年為止,丹麥皇家劇院已演了三百三十場的《布魯日市集》。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布魯日市集;三件禮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