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匹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ㄒㄧˋ
  • 部首外筆畫 2
  • 總筆畫 4
  • 漢語拼音 [一]pǐ[二]pī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ˊㄌㄧˋㄒㄧㄤㄉㄤ˙ㄉㄜㄖㄨˊ:「ㄆㄧˇㄉㄧˊ」。
  2. ㄆㄟˋㄏㄜˊㄖㄨˊ:「ㄆㄧˇㄆㄟˋ」。
  3. ㄉㄢㄉㄨˊ˙ㄉㄜㄖㄨˊ:「ㄆㄧˇㄈㄨㄩㄥˇ」、「ㄍㄨㄛˊㄐㄧㄚㄒㄧㄥㄨㄤˊㄆㄧˇㄈㄨㄧㄡˇㄗㄜˊ。」
  4.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ㄅㄨˋㄅㄛˊㄌㄟˋㄈㄤˇㄆㄧㄣ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ㄆㄧˇㄅㄨˋ」、「ㄌㄧㄤˇㄆㄧˇㄔㄡˊ˙ㄗ」。
注音:
解釋:

2.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ㄇㄚˇㄌㄨㄛˊㄌㄩˊㄉㄥˇㄕㄥㄔ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ㄆㄧㄇㄚˇ」、「ㄌㄧㄤˇㄆㄧㄌㄩˊ」、「ㄉㄢㄑㄧㄤㄆㄧㄇㄚ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實力相當。
    【例】匹配、匹敵
  2. 配合。
    【例】匹配
  3. 單一的、單獨的。
    【例】匹夫、匹婦
  4. 量詞。計算布帛類紡織品的單位。
    【例】一匹布、兩匹綢子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量詞。計算馬、騾、驢等牲畜的單位。
    【例】一匹馬、兩匹驢、單槍匹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量詞。計算布帛類紡織品的單位。如:「一匹布」、「兩匹綢子」。
2.朋友。《禮記.緇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漢.鄭玄.注:「正當為匹字之誤。匹謂知識朋友。」
[動]
1.配合、匹配。《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唐.孔穎達.正義:「庶人惟夫妻相匹。」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楚莊王》:「百物皆有合偶,偶之合之,仇之匹之,善矣。」
2.比較、相比。《莊子.逍遙遊》:「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形]
1.地位對等、實力相當。《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2.單獨的。如:「匹婦」。《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量詞。計算馬、騾、驢等牲畜的單位。如:「馬匹」、「一匹馬」、「兩匹驢」、「單槍匹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布帛類紡織品的單位。
  2. [[量] ] 計算馬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ㄆㄧˇ

1.量詞。計算布帛等紡織品之單位。如:「兩匹布」。《說文解字.匸部》:「匹,四丈也。」《史記.卷九九.劉敬叔孫通列傳.叔孫通》:「迺賜叔孫通帛二十匹。」宋.仲殊〈減字木蘭花.誰將妙筆〉詞:「誰將妙筆,寫就素縑三百匹。」

2.實力不相上下、比得上。如:「匹敵」。《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晉匹也,何以卑我?」《聊齋志異.卷五.狐夢》:「至夜,焚香坐伺,婦果攜女至,態度嫻婉,曠世無匹。」

3.比較、相比。《莊子.逍遙遊》:「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4.配合、配稱。《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築城伊淢,作豐伊匹。」漢.毛亨.傳:「匹,配也。」

5.配偶。《廣韻.入聲.質韻》:「匹,偶也。」《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袁隗妻》:「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唐.李朝威〈柳毅傳〉:「徙家金陵,常以鰥曠多感,欲謀新匹。」

6.單獨、一。《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7.介詞。當、迎。《金瓶梅》第九回:「武二匹面向李外傳打一拳來,李外傳叫聲沒呀時,便跳起來立在凳子上,樓後窗,尋出路。」《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使一棒匹頭打下來。」

8.突然。《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詔生死冤家》:「叫得一聲,匹然倒地。」

㈡ㄆㄧ

量詞。計算馬、騾、驢等牲畜之單位。如:「一匹馬」、「兩匹驢」、「單槍匹馬」。《玉篇.匸部》:「匹,一馬也。」《西京雜記》卷二:「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浮雲,……一名龍子。」《老殘遊記》第一三回:「到了十三四裡,只見那埝上的報馬,來來往往,一會一匹,一會一匹。」

注音: ㈠ㄆㄧˇ ㈡ㄆ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