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招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ㄞˇㄉㄨㄥˋㄕㄡˇㄧˇㄕˋㄓㄠˋㄏㄨㄢˋㄖㄨˊ:「ㄓㄠㄐㄧˊㄌㄞˊ」。
  2. ㄧㄣˇㄌㄞˊㄉㄠˇㄓˋㄖㄨˊ:「ㄓㄠㄓˋ」、「ㄓㄠㄏㄨㄛˋ」、「ㄓㄠㄈㄥㄧㄣˇㄉㄧㄝˊ」。
  3. ㄍㄨㄥㄎㄞㄓㄥㄑㄧㄡˊㄖㄨˊ:「ㄓㄠㄆㄧㄥˋ」、「ㄓㄠㄕㄡ」、「ㄓㄠㄕㄥ」、「ㄓㄠㄅㄧㄥㄇㄞˇㄇㄚˇ」。
  4. ㄖㄣˋㄗㄨㄟˋㄖㄨˊ:「ㄓㄠㄍㄨㄥ」、「ㄅㄨˋㄉㄚˇㄗˋㄓㄠ」。
  5. ㄇㄧㄥˊㄒㄧㄢˇㄧˋㄖㄣˋ˙ㄉㄜㄅㄧㄠㄓˋㄖㄨˊ:「ㄓㄠㄆㄞˊ」、「ㄕˋㄓㄠ」。
  6. ㄨˇㄐㄧˋㄕㄡˇㄉㄨㄢˋㄖㄨˊ:「ㄐㄩㄝˊㄓㄠ」、「ㄕㄨㄚˇㄏㄨㄚㄓㄠ」。
  7. ㄓㄠㄧㄠˊㄗㄨㄛˋㄕˋㄒㄩㄓㄤㄕㄥㄕˋㄖㄨˊ:「ㄓㄠㄧㄠˊㄍㄨㄛˋㄕˋ」、「ㄓㄠㄧㄠˊㄓㄨㄤˋㄆㄧㄢˋ」。
  8. ㄓㄠㄐㄧㄚˋㄉㄧˇㄉㄤˇㄖㄨˊ:「ㄓㄠㄐㄧㄚˋㄅㄨˊㄓㄨˋ」、「ㄋㄢˊㄧˇㄓㄠㄐㄧㄚˋ」。
  9.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ㄓㄠㄕ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ㄓㄠㄇㄧㄠˋㄐㄧˋ」、「ㄕㄨㄤㄈㄤㄐㄧㄠㄕㄡˇㄙㄢㄕˊㄓㄠㄖㄥˊㄨㄟˋㄈㄣㄔㄨㄕㄥˋㄈ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o
解釋:
  1. 打手勢以示意對象過來。
    【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
  2. 用廣告、通知等公開方式使人來。
    【例】招生、招考、招標
  3. 逗引、惹來。
    【例】招禍、招惹、招怨
  4. 承認罪狀。
    【例】招認、招供、不打自招
  5. 武技、手段。
    【例】絕招、耍花招
  6. 量詞。計算招術的單位。
    【例】一招妙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o
解釋:
[動]
1.打手勢以示意人過來。如:「招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2.用廣告、通知等公開方式使人來。如:「招生」、「招考」、「招標」。
3.逗、惹、引。如:「招禍」、「招惹」、「別招你媽生氣!」、「餅乾屑會招來螞蟻。」《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紅樓夢》第一一回:「你別在這裡只管這們著,倒招的媳婦也心裡不好。」
4.北平方言。指傳染。如:「這病招人,要小心!」
5.承認罪狀。如:「招認」、「不打自招」、「這廝口風緊得很,怎麼逼都不招。」
6.進用。《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7.使入贅。如:「招婿」。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尋找。《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一》:「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
[名]
1.箭靶。《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
2.武技、手段。如:「絕招」、「耍花招」。
3.明顯的標幟。如:「招牌」、「酒招」、「市招」。
4.量詞。計算招術的單位。如:「一招妙計」、「雙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勝負。」
注音:
漢語拼音: sháo
解釋:
[名]
古代虞舜時的樂名曲稱。同「韶」。《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禹乃與九招之樂。」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o
解釋:
[動]
揭舉、揭發。《國語.周語下》:「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唐.韓愈〈爭法論〉:「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a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款待、招呼。
  2. [[動] ] 供出罪狀。
  3. [[名] ] 功夫的技法。
  4. [[量] ] 計算功夫技法的單位。
音讀: tsi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邀、邀請。
  2. [[動] ] 招贅。
  3. [[動] ] 帶來生小孩的機運。
  4. [[動] ] 公開收取。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ㄓㄠ

1. 打手勢以示意人前來。《說文解字.手部》:「招,手呼也。」宋.辛棄疾〈沁園春.杯汝來前〉詞:「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2. 徵召、公開徵求。《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選練武衛,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絕。」晉.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一:「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一九齣:「有這等事!恭喜了,借此號令,買馬招軍。」

3. 逗、惹、引。《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紅樓夢》第一一回:「你別在這裡只管這麼著,倒招的媳婦也心裡不好。」

4. 進用。晉.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可不道吏部文章二百年,甚些的納士招賢。」

5. 使入贅。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拋繡球招婿聘婦,可可的打著個貧子。」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6. 北平方言。指傳染。如:「這病招人,要小心!」

7. 承認罪狀。《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屍》:「抵賴不過,從頭招認了,都押下牢監了,安撫俱將各人供狀立案。」《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劉爺看了書吏所錄口詞,再要拷問,三人都不打自招。」

8. 箭靶。《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

9. 武技、手段。如:「絕招」、「耍花招」。

10. 明顯之廣告標幟。宋.張任國〈柳梢青.掛起招牌〉詞:「掛起招牌,一聲喝采,舊店新開。」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折:「俺在這梁園棚勾欄裡作場,昨日貼出花招兒去,兩個兄弟先收拾去了。」

11. 量詞。計算武術動作之單位。如:「一招妙計」、「雙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勝負。」

㈡ㄕㄠˊ

古代虞舜時之樂名曲稱。同「韶」。《孟子.梁惠王下》:「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禹乃與九招之樂。」

㈢ㄑㄧㄠˊ

揭舉、揭發。《國語.周語下》:「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唐.韓愈〈爭法論〉:「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

注音: ㈠ㄓㄠ ㈡ㄕㄠˊ ㈢ㄑㄧ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邀請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