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斯柯維奇,伊果 - 教育百科
尤 | |
斯 | |
柯 | |
維 | |
奇 | |
, | |
伊 | |
果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Youskevitch, Igor (1912-) |
作者: | 謝庭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俄國芭蕾舞者,他生於烏克蘭的匹爾亞丁(Piriatin),由於父母移民到南斯拉夫,因此他在貝爾格勒(Belgrade)長大。在大學□,主修化學,擅長各種運動,經常在各項比賽中獲冠軍,為中歐青年國家組織的成員之一(L´Organisation Nationale de la Jeunesse d´Europe Centrale, Sokols)。1932年參加南斯拉夫奧林匹克(the Yugoslavian Olympic)比賽後,在一位女舞蹈家鼓勵之下,他開始從事舞蹈藝術,從而展開了他未曾想過的舞蹈生涯。剛開始他隨榭尼亞.葛蘭特(Xenia Grunt)與艾蓮娜.波莉亞可娃(Elena Poliakova)學舞,接著到巴黎受教於奧嘉.佩瑞歐布拉金斯卡(Olga Preobrazhenska)門下,隨後到紐約繼續深造,向安娜多勒.維薩克(Anatole Vilzak)和亞歷山大.費多羅瓦(Alexandra Fedorova)請益。1935年進雷思.沃司考斯基芭蕾舞團(Leon woizikowsky)首次獻藝,接著隨德.巴西爾(De Basil)上校所帶領的俄國獨創芭蕾舞團(Original Ballet Russe)到澳大利亞巡迴演出,1938年和女舞者安娜.史卡波娃(Anna Scarpova)蒂結連理,1945年女兒瑪莉亞(Maria)出生,日後亦也成為有名的芭蕾伶娜。從1938年到1944年期間他成為蒙地卡羅俄國舞團(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的明星。1939年首次隨團赴美演出。第二次大戰期間,曾在美國海軍服兵役,退役後,加入雷歐尼得.馬辛(Leonide Massine)所帶領的俄國精彩芭蕾舞團(Ballt Russe Highlights)。從1946年到1962年先後參與芭蕾劇院(Ballet Theatre)及阿麗希亞.阿隆梭芭蕾舞團(Alicia Alonso)的演出。1951年回到歐洲演出,造成轟動,巴黎觀眾對他所演出的《黑天鵝》(Le Cygne Noir)、《特洛伊戰爭的海倫》(Helen of Troy)、《阿雷寇》(Aleko),《吉賽兒》(Giselle)、《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等舞劇,報以熱烈迴響。身材高挑,棕髮、蒙古臉,態度和藹可親,以技巧優異,好搭擋聞名。他的叫座舞碼包括: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所編的《主題和變奏曲》(Theme and Variations)、《阿波羅》(Apollo),伯妮絲拉娃.尼金斯卡(Bronislava Nijinska)所作的《雪女》(Snow Maiden, 1942),《舒曼協奏曲》(Schumann Concerto, 1951),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的《風影》(Shadow of the Wind, 1948)、《羅密歐與茱麗葉》,瓦勒利.貝堤斯(Valerie Bettis)的作品《慾望街車》(Street Car Named Desire),馬辛所編的《預兆》(Les Présages),特洛伊.海倫的《第七交響曲》(Seventh Symphony)、《紅與黑》(Rouge et Noir)、《紐約客》(The New Yorker)、《巴黎式歡樂》(Gaité Parisienne)。1962年在紐約和妻子安娜聯手創立了舞蹈學校。同年創立了浪漫芭蕾舞團(Ballet Romantique),到處演出。他經常在電視上和阿隆梭搭擋,以客席舞星身份應邀在珍.凱莉(Gene Kelly)所編的《邀舞》(Invitaion to the Dance, 1954)中演出。退休後,尤斯柯維奇陸續在紐約、馬薩貝伽、長島、奧斯丁、德克薩斯等地執教。許多他的學生日後也雖成為職業舞者或教師,卻仍一直追隨他,他從一個工作室到另一個工作室,持續不斷地教學。1959年他曾獲得舞蹈雜誌獎(Dance Magazine Award),1991年則獲得卡佩吉歐舞蹈獎(Capezio Dance Award)。 |
|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尤斯柯維奇,伊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