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ㄩㄣㄌㄠˊㄔㄥˊㄐㄧㄡˋㄖㄨˊ:「ㄐㄧˋㄍㄨㄥ」、「ㄍㄨㄥㄔㄣˊ」、「ㄈㄥㄍㄨㄥㄨㄟˇㄧㄝˋ」、「ㄍㄜㄍㄨㄥㄙㄨㄥˋㄉㄜˊ」、「ㄌㄠˊㄎㄨˇㄍㄨㄥㄍㄠ」、「ㄍㄨㄥㄅㄨˋㄎㄜˇㄇㄛˋ」、「ㄏㄠˋㄉㄚˋㄒㄧˇㄍㄨㄥ」、「ㄒㄧㄠˇㄅㄧㄥㄌㄧˋㄉㄚˋㄍㄨㄥ」。
  2. ㄔㄥˊㄒㄧㄠˋㄖㄨˊ:「ㄔㄥˊㄍㄨㄥ」、「ㄍㄨㄥㄒㄧㄠˋ」、「ㄕˋㄅㄢˋㄍㄨㄥㄅㄟˋ」、「ㄊㄨˊㄌㄠˊㄨˊㄍㄨㄥ」。
  3. ㄨㄟˋㄨㄢˊㄔㄥˊㄇㄡˇㄕˋㄙㄨㄛˇㄊㄡˊㄓㄨˋ˙ㄉㄜㄒㄧㄣㄌㄧˋㄖㄨˊ:「ㄩㄥˋㄍㄨㄥ」、「ㄒㄧㄚˋㄎㄨˇㄍㄨㄥ」。
  4. ㄕˋㄧㄝˋㄖㄨˊ:「ㄕˋㄍㄨㄥ」、「ㄍㄨㄥㄧㄝˋ」、「ㄍㄨㄥㄔㄥˊㄇㄧㄥˊㄐㄧㄡˋ」、「ㄍㄨㄥㄅㄞˋㄔㄨㄟˊㄔㄥˊ」。
  5. ㄍㄨㄥㄈㄨ:①ㄨˇㄕㄨˋㄖㄨˊ:「ㄍㄨㄥㄈㄨㄧㄢˇㄩㄢˊ」、「ㄓㄨㄥㄍㄨㄛˊㄍㄨㄥㄈㄨ」。(ㄧㄣㄉㄨˊㄨㄟˊㄨㄥ ㄈㄨ。)②ㄎㄨㄥˋㄒㄧㄢˊㄕˊㄐㄧㄢㄖㄨˊ:「ㄧㄡˇㄏㄨㄚˋㄎㄨㄞˋㄕㄨㄛㄨㄛˇㄎㄜˇㄇㄟˊㄍㄨㄥ˙ㄈㄨㄆㄟˊㄋㄧˇ!」、「ㄅㄨˊㄉㄠˋㄧˋㄏㄨㄜˇㄍㄨㄥ˙ㄈㄨㄊㄚㄐㄧㄡˋㄅㄚˇㄕˋㄊㄧˊㄒㄧㄝˇㄨㄢˊ˙ㄌㄜ。」ㄏㄨㄛˋㄗㄨㄛˋㄍㄨㄥ˙ㄈㄨ」。(ㄧㄣㄉㄨˊㄨㄟˊㄨㄥ ˙ㄈㄨ。)③ㄋㄨˇㄌㄧˋ˙ㄉㄜㄔㄥˊㄉㄨˋㄖㄨˊ:「ㄊㄚㄈㄟˋ˙ㄌㄜㄏㄣˇㄉㄚˋ˙ㄉㄜㄍㄨㄥ˙ㄈㄨㄘㄞˊㄅㄚˇㄉㄧㄢˋㄋㄠˇㄒㄩㄝˊㄏㄠˇ。」ㄏㄨㄛˋㄗㄨㄛˋㄍㄨㄥ˙ㄈㄨ」。(ㄧㄣㄉㄨˊㄨㄟˊㄨㄥ ˙ㄈ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解釋:
  1. 勛勞。
    【例】立功、功勞、勞苦功高
  2. 事情、工作。
    【例】大功告成、功虧一簣
  3. 成效。
    【例】功效、徒勞無功、事半功倍
  4. 成就、事業。
    【例】豐功偉業
  5. 工夫。
    【例】用功、下苦功
  6. 物理上稱施於物體上的力和物體沿施力方向所移動距離的乘積為「功」。
  7. 中國武術稱儲存於體內的氣能。
    【例】氣功、內功
  8. 喪服名。有大功、小功之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解釋:
[名]
1.勛勞。如:「立功」、「歌功頌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2.事情、工作。如:「功虧一簣」。《史記.卷八二.田單列傳》:「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本紀.高祖文帝》:「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歲役功不過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3.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勞無功」。《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4.成就、事業。如:「豐功偉業」。《孟子.公孫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5.工夫。如:「用功」、「練功」。唐.韓愈〈答殷侍御書〉:「一來應舉,事隨日生,雖欲加功,竟無其暇。」
6.一種喪服。參見「功服」條。
7.物理名詞,定義為施於物體上的力與物體沿施力方向所移動距離的乘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ork
作者: 簡秋記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力學問題中,力 F 作用於質點或物體而在作用力方向產生位移 S 時,兩者之純量積稱為力對質點所做的功,即W=F.S,可依其不同的變換產生各種形態的能量,例如:位能、動能、化學能、電磁能等。
  功的單位依各種不同之能量形態,有各種不同的慣用符號,SI單位為焦耳(J),一焦耳乃以一牛頓之力產生一公尺位移所作之功;同樣,一爾格(erg)乃以一達因之力產生一公分位移所作之功;一呎磅乃以一lbf之力產生一ft位移時所作之功(ft-lbf)。 。由功的數學式中可知功為一純量,當一力作用於一物體,若力與位移同向,則所作的功為正功;若與位移反向,則為負功,若力的方向和位移垂直,則此力對物體不作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個人努力過後所獲得的成績。
  2. [[名] ] 指事物所達成的效果。
音讀: ka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勛勞。如:「歌功頌德」。《說文解字.力部》:「功,以勞定國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晉書.卷一○六.石季龍載記上》:「季龍入遼宮,論功封賞各有差。」

2. 成就、事業。如:「豐功偉業」。《孟子.公孫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金.胡祗遹〈木蘭花慢.倚西風閒坐詞.序〉:「其於善行名言,豐功懋烈,誰得而廢之。」

3.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勞無功」。《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通俗常言疏證.人事.徒勞無功》引《病玉緣劇》:「只怕藥物不靈,徒勞無功呵。」

4. 事情、工作。如:「功虧一簣」。《詩經.豳風.七月》:「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漢.毛亨.傳:「功,事也。」《史記.卷八二.田單列傳》:「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本紀.高祖文帝》:「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歲役功不過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5. 工夫。如:「用功」、「練功」。唐.韓愈〈答殷侍御書〉:「一來應舉,事隨日生,雖欲加功,竟無其暇。」《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我讎未報,汝不費半箭之功,坐得徐州!」

6. 武術修練或宗教修養。如:「練功」、「內功」、「外丹功」。《紅樓夢》第六三回:「老爺天天修煉,定是功行圓滿,昇仙去了。」。

7. 一種喪服。「功服」:喪服名。輕於齊衰,重於緦麻,有大功、小功之分。漢.劉熙《釋名.釋喪制》:「九月曰大功,其布如麤大之功,不善治練之也。小功,精細之功,小有飾也。」

8. 獎勵之稱。如:「記功」、「功獎」。

9. 物理上稱施於物體上之力與物體沿施力方向所移動之距離乘積為「功」。

注音: ㄍ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