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孫詒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井敏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孫詒讓(1848~1908)字仲容,號籀膏居士,浙江瑞安人;清道光二十八年生,光緒三十四年卒,享年六十有一。同治六年(1867)中舉人,援例任主事,遊宦四五。孫氏雅好六藝古文,兼治樸學;在學術上,會通金榜、錢大昕、段玉裁、王念孫四家之學,是清末著名學者。
  孫氏身處清末帝國主義壓迫之際,慨然欲通古於今,匯外於中,而又苦心勸學。光緒二十二年(1896),創立瑞安計學館,為地方設計學之始;二十三年,辦方言館;二十六年,創瑞安化學學堂;二十八年,設瑞安普通學堂;復於縣城四隅,各設蒙學堂。兩年後籌設高等小學堂與女子初等小學堂。又以溫、處二地距省城較遠,呈請巡撫設溫、處學務處;主事者薦舉孫氏總理學務處。不久,更請求將溫州校士館改為師範學堂。自孫氏主學務處三年,兩郡中小學增至三百餘所;當時的輿論謂浙中新教育之施行;孫氏的倡導厥功至偉。
  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出土,然劉鶚的〔鐵雲藏龜〕遲至二十九年才拓印問世;次年,孫氏即作〔契文舉例〕,為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三十一年作〔名原〕,自序曰:「今略摭金文、龜甲文與〔說文〕古籀,互相勘校,揭其歧異,以著省變之原,而會最比屬以尋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其意為從商周古文和大小篆,排比其年代而推尋文字演變沿革之脈絡,注意文字的時代「演變」軌跡,較許慎〔說文解字〕「字例之條」(每個字用六書的條例去分析),自是一大進步。從此我國才有古文字學,用以代替傳統的小學。顏之推嘗推崇〔說文〕,以為是「隱括有條例,剖析窮根據」,其實許氏只做到前者,而孫氏才真正在兩方面均有成就。
  光緒三十二年(1906),浙江士紳公推孫氏為全省教育總會會長,孫氏特撰「學務本義」四條、「校議」十則上諸學部,大致以普及教育、保存國粹、廣籌經費、注意小學應用科目、統一科學譯名、強迫紳商子弟入學、獎勵女子教育、破除迷信等項目為主旨。晚年仍為教育奔波,其精神令人敬佩。孫氏長於〔周禮〕,著有〔周禮正義〕,為有清一代之名著,研究〔周禮〕者均無不讚賞;又著〔墨子閒詁〕,稱墨子行誼極賢,集眾說以己意裁之,為今日研究墨學之善本。此外尚有〔古籀拾遺〕、〔契文舉例〕、〔名原〕等傳世。
  孫氏對於教育工作,乃從根本著手,創辦了許多學堂,實為普及教育的先決條件;晚年致力於新教育觀念的推廣,不遺餘力,於清末教育的發展亦貢獻良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孫詒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