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拋磚引玉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拋磚引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解釋:
將磚拋出,引回玉來。後以此為自謙之詞,比喻自己先發表的粗陋詩文或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景德傳燈錄.卷一○.趙州東院從諗禪師》:「趙州觀院從諗禪師,……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云:『比來拋磚引玉,卻得個墼子。』」《幼學瓊林.卷三.珍寶類》:「以小致大,謂之『拋磚引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拋磚引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將磚拋出,引回玉來。※#語或出《景德傳燈錄.卷一○.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後用「拋磚引玉」比喻自己先發表粗陋的詩文或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多用作自謙之詞。亦用於比喻以身作則,引發眾人響應。 |
|
典故說明:
磚頭是低賤的東西,把磚頭丟出去,引回來卻是珍貴的玉。「拋磚引玉」這句成語較早的出處,見載於《景德傳燈錄.卷一○.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話說趙州大師有一次在晚上講道場合中說:「今晚為大家回答問題,有需要解說的人請出來。」在座有一位僧人便出來禮拜。大師一看就說:「我原來準備拋磚引玉,哪知引來的是一個土坯。」大師為何如此說,並不清楚,但此處確實引用了「拋磚引玉」的成語。「拋磚引玉」用來比喻自己先發表粗陋的詩文或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多用作自謙之詞。亦用於比喻以身作則,引發眾人響應。宋代詩人王令〈答束徽之索〉詩有這兩句:「勉為瓦礫投,幸有金珠報。」見《廣陵詩鈔》。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這兩句也是「拋磚引玉」的用法。意思是說我勉強作成這首似瓦礫般的詩,希望引來對方如珠玉般的好詩。在文獻上,和「拋磚引玉」這句成語相關的傳說,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詩人常建和趙嘏的一段故事了。相傳常建很佩服趙嘏。有一次知道趙嘏要來到蘇州,心想趙嘏必然前去靈巖寺遊覽,於是先在寺裡牆壁題上:「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這首詩他故意只寫兩句,留下後面兩句,就是希望趙嘏看了以後能補上。等趙嘏前來遊覽時,果然在這兩句詩後補了:「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意致高妙,確是好詩。後人認為常建就是在「拋磚引玉」,這個故事見載於《談徵.言部.拋磚引玉》。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自己先發表粗陋的詩文或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多用作自謙之詞。&比喻以身作則,引發眾人響應。 使用類別 用在「自我謙遜」的表述上。&用在「爭取認同」的表述上。 例句
|
|
典源: ※#《景德傳燈錄.卷一○.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1)有人與師遊園,見兔子驚走。問云:「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麼兔子見驚?」師云:「為老僧好殺。」僧問:「覺華未發時,如何辨真實?」師云:「開也。」僧云:「是真是實?」師云:「真是實,實是真。」僧云:「什麼人分上事?」師云:「老僧有分,闍黎有分。」僧云:「某甲不招納是如何?」師佯不聞,僧無語。師云:「去。」師院有石幢子被風吹折,僧問:「陀羅尼幢子作凡去?作聖去?」師云:「也不作凡,亦不作聖。」僧云:「畢竟作什麼?」師云:「落地去也。」師問一座主,講什麼經?對云:「講涅槃經。」師云:「問一段義得否?」云:「得。」師以腳踢空,吹一吹,云:「是什麼義?」座主云:「經中無此義。」師云:「五百力士揭石義,便道無。」大眾晚參,師云:「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云:「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2)。」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談徵.言部.拋磚引玉》。 (2) 墼子:土坯。墼,音ㄐ|ˊ。〔參考資料〕 《談徵.言部.拋磚引玉》趙嘏至吳。常建以有詩名,必遊靈巖寺。建先題云:「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末二句未續。嘏遊寺續云:「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人以建為拋磚引玉。 |
|
書證:
01.《景德傳燈錄.卷一○.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云:『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源)
02.元.貫雲石〈鬥鵪鶉.國色天香套.金蕉葉〉曲:「他道是拋磚引玉,俺卻道因禍致福。」
03.《幼學瓊林.卷三.珍寶類》:「以小致大,謂之『拋磚引玉』。」
04.《鏡花緣》第一八回:「剛才婢子費了脣舌,說了許多書名,原是拋磚引玉,以為借此長長見識,不意竟是如此﹗」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拋磚引玉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