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幼兒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arly Childhood
作者: 金瑞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幼兒期是指兒童年齡在兩歲至六歲,一個身心發展快速的時期。此期的幼兒逐漸能夠依自己的意志跑跳。因為行動力的增加,活潑好動是幼兒期的特徵。在遊戲的過程中,他/她們的肌肉得以鍛鍊,感官及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得以發展。在心理情緒方面,幼兒期的兒童積極嚐試獨立,不想處處依賴他人的幫忙,會主動探索周遭的環境。幼兒期的特徵如下:
1.心理發展的特徵:(1)情緒性:幼兒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或變化而引起強烈的反應,因此注意力與記憶力亦受情緒的影響,只要有興趣的事,就會很容易記得。(2)未分化性:幼兒的情緒、動作、社會行為、語言都是由未分化而逐漸轉向分化狀態;例如幼兒漸漸了解害怕和恐懼的差別。(3)幼兒對周遭的環境和事物都充滿好奇,並想主動探索。因此孩子表現出活潑好動、好問等特質,並充滿想像力。(4)幼兒積極嚐試獨立,會拒絕大人的過分協助或指導,有時也會反抗成人的管教,是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2.動作發展的特徵:基本的身體動作,包括跑跳丟抓爬等皆日臻成熟,並在遊戲的過程中,繼而發展出更複雜的大肢體及更精細的小肢體動作。3.知覺發展的特徵:幼兒從早期以觸覺和身體動作為主要刺激來源的嬰兒期,發展至以視覺為主;視覺可提供較快較正確的訊息。且幼兒在各感覺之間的協調更趨成熟;如眼耳、手眼、眼鼻,孩于因此對外在環境刺激能做更精確的判斷。感覺分辨更趨敏銳,較能正確地判斷球的落點位置而後接到球。4.認知發展的特徵: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理論,幼兒期的認知發展至運思前期的階段,其特徵如下:(1)用直覺來認識外界的事物,與運用嚐試錯誤的性質以了解周遭的人事物。(2)運用簡單的語言或其他象徵的符號,以表示其對外在世界的認識或內心的自我感覺。(3)思想特徵是自我中心,具體而不能應變,且集中在某一個角度,較難注意到狀態的動態變化。(4)四歲到七歲能進行簡單得可逆性思考與分類及系列化操作。5.社會發展的特徵:(1)自我概念的發展:在幼兒期,兒童常以自己愛做的事、自己有哪些東西、自己的身體特徵來描述自己。並開始了解腦子裡的意念只有自己知道,別人無法看到。(2)性別角色的發展:幼兒在三歲時,已可正確地說出自己的性別;但仍不了解性別的意義。約六歲時,幼兒漸能了解一個人的性別是永恆的,不會因外在的改變而改變;並了解與性別相關的角色行為。(3)利他行為的發展:在幼兒期的孩子,已有表現利他行為的能力;如安慰、分享、協助、照顧、合作等行為。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同理心增強,能覺察他人的需要而予以協助。(4)幼兒期的社會遊戲發展:從早期出現較多的單獨遊戲,後來幼兒的社會參與力增強,與友伴互動增多,而出現較多的關聯性遊戲和合作性遊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幼兒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