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道安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dào 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o ān
解釋:
東晉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魏。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縣境內)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醜,不為剃度師所重視,後受知於佛圖澄,曾代佛圖澄說法,贏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佛圖澄死後才離開鄴都,而下襄陽,創檀溪寺,齋講不倦,成為當時佛教界的典範。孝武帝太元四年苻堅攻下襄陽,延請道安住長安,這時他已六十七歲。在長安七、八年間,領導翻譯講經說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學》用功最力,在當時是最接近般若義的一家。著有《光讚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準》、《空性論》等。其中尤以綜理眾經目錄、對了解譯經史的貢獻最大。主張僧侶應以釋為姓,也獲得後世僧眾的遵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道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余崇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道安(312~385),為東晉僧人,據〔高僧傳〕卷五載,俗姓衛,常山扶柳(今河北冀縣)人。般若學派「六家七宗」之一,「本無宗」的主要代表,十二歲出家,敏睿逸倫,研習經論,識志超卓;後趙時入鄴(今河北臨漳),師事佛圖澄,後研究安世高系統的禪學經籍。興寧三年(365)曾到襄陽傳法,在十五年當中並整理、校閱東漢光和以來禪學與般若學之新舊譯經典,編纂〔綜理眾經目錄〕。東晉太元四年(379),前秦王苻堅遣苻丕攻占襄陽,道安被脅迫入長安,住在五重寺;在長安期間他除主持數千人的大道場,宣講經典之外,最主要的是組織和參與譯經。
  道安一生對般若學研究最力,主張「一般諸法,本性空寂」。著有:〔光贊折中解〕、〔光贊抄解〕、〔放光般若析疑準〕、〔實相義〕、〔性空論〕等,除外其在注釋亦極為宏富,據〔出三藏記集〕卷三十五載,注釋佛經二十五卷,其中有:〔道行品經〕、〔般若抄〕、〔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及〔人本欲生經〕等;並將經典解釋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科,此法亦沿用至今。他主張研究般若經典不能單用「考文」、「察句」之法,而應透過繁複的文句去體會其所蘊含的精神,如此才不至於把真如當作能生萬有的第一因,也才能把第一義諦和世俗諦不一不異,不即不離的義理徹底掌握和理解。著名弟子有慧遠、僧叡等。
  道安(1907~1977),現代僧人,俗姓傅,湖南祁陽縣人;民國十五年(1926)於佛國寺出家,同年八月在衡陽大羅漢寺受戒,曾住仁瑞寺參禪三年,研究唯識、因明、華嚴、天台諸宗之學,尤善於教史。道安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協助廣西省佛教會收回祖庭六榕寺,為虛雲老和尚創辦戒律學院。又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接任南嶽省剎祝聖寺住持兼佛學院院長。之後,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傳法香港,次年任香港佛教聯合會理事兼祕書;接著於民國四十二年(1953)應慈航法師之邀來台,先於汐止彌勒內院講授俱舍論,其後又創辦靜修佛學研究班,不久當選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其間曾興建松山寺、創立慈航中學,發行獅子吼月刊、文庫、接辦臺灣印經處等,並任南嶽祝聖寺、臺北松山寺、善導寺、日月潭玄奘寺住持等職;民國六十六年(1977)元月二十一日圓寂,世壽七十一。至於其論著則有:〔二力堂文集〕、〔中國藏經翻譯刻印史〕、〔中國大藏經彫刻史話〕及〔中國佛教通史〕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道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