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魔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ㄥˊㄇㄧˊㄏㄞˋㄖㄣˊ˙ㄉㄜㄍㄨㄟˇㄍㄨㄞˋㄖㄨˊ:「ㄇㄛˊㄍㄨㄟˇ」、「ㄧㄠㄇㄛˊ」、「ㄜˋㄇㄛˊ」。
  2. ㄔㄣˊㄇㄧˊㄩˊㄇㄡˇㄕˋㄖㄨˊ:「ㄖㄨˋㄇㄛˊ」、「ㄓㄠˊㄇㄛˊ」。
  3. ㄑㄧˊㄏㄨㄢˋㄦˊㄅㄨˋㄎㄜˇㄧˋ˙ㄉㄜㄖㄨˊ:「ㄇㄛˊㄕㄨˋ」、「ㄇㄛˊㄈㄚˇ」、「ㄇㄛˊㄕˊ」。
  4. ㄈㄛˊㄐㄧㄠˋㄨㄟˋㄒㄧㄡㄉㄠˋ˙ㄉㄜㄓㄤˋㄞˋㄖㄨˊ:「ㄇㄛˊㄧㄡˊㄒㄧㄣㄕ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害人性命、迷惑人的鬼怪。
    【例】惡魔、妖魔、魔鬼
  2. 可怕的、凶惡的。
    【例】魔掌、魔爪
  3. 神祕、奇幻的。
    【例】魔法、魔術
  4. 佛教指修道的障害、破壞者。
    【例】魔由心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佛教指修道的障害、破壞者。如:「魔由心生」。《妙法蓮華經.卷二.譬喻品第三》:「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
2.一般指能害人性命、迷惑人的鬼怪。元.石君寶《紫雲亭》第三折:「我本是個邪祟妖魔,他那俏魂靈倒將咱著末。」《西遊記》第二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3.如妖魔般的惡人。如:「色魔」、「惡魔」。
4.難以抗拒的、無法抵擋的對象。如:「病魔」、「睡魔」。宋.蘇軾〈子玉家宴用前韻見寄復答之〉:「詩病逢春轉深痼,愁魔得酒蹔奔忙。」
5.使人迷戀的癖好,亦指過度迷戀某事物的人。唐.白居易〈白髮〉詩:「書魔昏兩眼,酒病沉四肢。」明.張岱〈自為墓誌銘〉:「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形]
1.神祕而不可思議的。如:「魔術」、「魔法」、「魔鏡」。
2.可怕的、凶惡的。如:「魔掌」、「魔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ô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泛指指害人性命、惑人心思之鬼怪。如:「妖魔」、「惡魔」。大徐本《說文解字.鬼部.新附》:「魔,鬼也。」《西遊記》第二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莫非遇見了什麼邪魔?不然為什麼一個人在這裡發獃?」

2.佛教指修道之障害或破壞者。如:「魔由心生」。《妙法蓮華經》卷二:「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楞嚴經》卷六:「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3.如妖魔般之惡人。如:「色魔」。《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裡的混世魔王。」《醒世姻緣傳》第七四回:「緇禿黃冠,舉世比之淫魔色鬼,見有婦人,不啻如蠅集血,若蟻聚羶。」

4.指稱令人極度愛好以致成癖或入迷。如:「著魔」、「入魔」。《紅樓夢》第三六回:「且說林黛玉當下見了寶玉如此形像,便知是又從那裡著了魔來。」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鍾、譚論詩入魔,李崆峒作詩落套。」

5.可怕、兇惡的。如:「魔掌」、「魔爪」。《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列傳上.京兆王子推》:「凶眾遂盛,所在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云:『新佛出世,除去眾魔。』」《宋史.卷二七.高宗本紀四》:「戊辰,楊沂中招降嚴州賊繆羅等,捕斬其徒百人,魔賊平。」

6.神祕而不可思議。如:「魔術」、「魔法」、「魔鏡」。《南史.卷五.齊本紀.廢帝東昏侯》:「又曲信小祠,日有十數,師巫魔媼,迎送紛紜。」《平妖傳》第六回:「既成魔道,必乘魔運而生,若無權勢,魔力安施?」

注音: ㄇ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魔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