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守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ō shǒu jìng |
解釋:
人名。字若思,生卒年不詳。元朝天文學家。巧思絕人,世祖召見,授提舉諸路河渠;復受命治曆,作授時曆,該曆即按萬年曆系統,進一步發展而成;至元十六年,又建成欽天監天文臺,遷昭文館大學士,延祐中卒。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郭守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陳章錫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元順德邢臺人。守敬生有異操,不喜嬉戲,祖父郭榮通五經,精於算術、水利之學,並命守敬向劉秉忠學習;中統三年(1262),張文謙向朝廷推薦守敬熟習水利,巧思絕人,蒙世祖召見,面陳水利六事,每奏一事都受到贊歎,授提舉諸路河渠。至元元年(1264),守敬隨從張文謙行省西夏,兵亂以來廢壞淤淺的古渠,如位於黃河上游的唐來、漢延,分別長四百里及二百五十里,均由守敬重立牐堰,得以復原,對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的發展作用很大;至元二年,授都水少監。 初劉秉忠擬修正遼、金以來沿用二百多年之〔大明曆〕,未成而卒;至元十三年(1276),詔由守敬、王恂率領南北日官,分掌推步測驗於下,張文謙、張易裁奏於上,守敬曾重新製造十多種天文儀器,如觀測日月位置的仰儀、觀測恆星位置以定時刻的星晷定時儀、水運渾象、玲瓏儀等,均富創意。至元十六年,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奏進儀表式,指陳理致,帝樂而不倦;又准其所奏,設立監候官十四名,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踰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共二十七處觀測點,觀測內容有北極高度、日影的測量和晝夜長短的測量等,其範圍、規模及精確度都超過唐代。至元十七年,新曆告成,然不久制定授時曆的主要人物相繼去世或告老還鄉,遂由守敬獨立承擔將有關曆法的計算程序、數據、表格等一批草稿整理定稿,於其在二十三年(1286)升太史令時奏進。授時曆頒行於至元十八年(1281),至清順治年元(1644)止,共通行三百六十四年,是我國歷史上採用最久的曆法;而且係根據晷影,全憑實測,開後世新法之源。其內容集古代曆法之大成,計考正七事:冬至、歲餘、日躔、月離、入交、二十八宿距度及日出入晝夜刻;另又創新五事,其一是依立招差,求每日太陽盈縮初末極差,其二是依垛壘招差,求月行轉分進退及遲疾度數。守敬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上陳水利十一事,復領都水監,曾修通惠河,從大都至通州,有助於南北漕運的暢通;又在大都西北修築三十公里長的白浮堰,以此設計解決通惠河的水源問題;並修建閘門及斗門數座,以維持通惠河水位,保證船隻可順利通航。至元三十一年拜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其一生對於天文及水利之貢獻,同時代的人無出其右,而提掖後進,在中國教育史上亦有其地位。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郭守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