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麟臺故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學荃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麟臺故事〕係記述北宋館閣制度的專著,宋程俱撰。程俱字致道,衢州開化(今屬浙江)人。生於宋元豐元年(1078),卒於紹興 14年(1144)。〔宋史〕有傳。著有〔北山小集〕,其文典雅閱奧,其詩肅散古澹。因有撰述之才,被薦任編修〔國朝會要〕的檢閱官,後又任著作佐郎,在館閣工作達14年,諳熟館閣故事。館閣即昭文館、史館和集賢院三館(通稱崇文院),後又增建祕閣,故合稱館閣。是北宋政府主要的藏書之所。元豐 5年(1082)改制,易崇文院為祕書省,但仍保留館閣之名。
  南宋紹興元年(1131)重建祕書省,程俱首任祕書少監,由於祕書監一職空闕,程俱實為最高領導。為使重建工作有成例可循,程俱根據在館閣任職時的實踐經驗,親身見聞和當時殘存的文獻,以及自己的見解,事以類聚,結集為〔麟臺故事〕一書。祕書省在唐代武則天時期曾一度易名為麟臺,是書乃沿龔舊稱。
  此書5卷,50,000多字,分為〔官聯〕、〔選任〕、〔書籍〕、〔校讎〕、〔修纂〕、〔國史〕、〔沿革〕、〔省舍〕、〔儲藏〕、〔職掌〕、〔恩榮〕、〔祿稟〕12篇。內容主要記述祕書省三館祕閣的歷史沿革、職能、職官的設置、任用、俸祿與升遷;書籍的徵集、典藏、整理、借閱、校讎、編纂、刊刻等工作。
  〔麟臺故事〕雖是追述北宋館閣故實,希望南宋政府遵循祖宗之制,但可看出作者對國家藏書事業作用的深刻認識。他在〔進麟臺故事申省狀〕中說: 「典籍之府,憲章所由」,其建設和發展,事關國家的治理,所以他認為館閣的職能是養育人材,資政參考,至於利用豐富的館藏校讎和修纂書籍,則更在館閣的職能範圍之內。
  此書上呈朝廷後,高宗趙構很重視,很快即頒 布實施,成為南宋祕書省工作的準則。此後,該善 一直發揮著作用,直至600多年後,清乾隆帝還認為皇家藏書樓文淵閣宜於參照宋制。
  〔麟臺故事〕在現存的宋代〔郡齋讀書志〕、〔遂初堂書目〕、〔直齋書錄解題〕這三家私人藏書目錄都有著錄,說明該書在宋代廣為人知,但明代以來,流傳較少。到了清代纂修〔四庫全書〕時,祇能從〔永樂大典〕中輯出82條,9個篇題,四庫館臣參照〔南宋館閣錄〕順序,排比為一書,收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清嘉慶年間陳撙西畇草堂曾藏有殘存6篇3卷的明抄本,有明錢穀、清黃丕烈題跋,現藏北京圖書館,有〔四部叢刊〕影印本。黃氏曾據明抄本影錄一部,清末陸心源據黃氏書與大典輯本整理成4卷附〔補遺〕1卷,約存30,000多字,收入〔十萬卷樓叢書〕,是該書行世較好的本子。另有光緒時孫星華也以上述兩種本子為底本的整理本,收入光緒25年廣雅書局刻聚珍版叢書。臺灣藏有清琴川張氏〔小*嬛福地〕影宋抄本,亦是殘存卷1至卷3。此外,大陸尚有幾部清抄本。
  近年來該書頗受學者們的矚目,紛紛從圖書館學史、圖書館事業史、校讎學史等角度對其進行研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麟臺故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