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王念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g niàn sūn
解釋:
人名。(西元1744~1832)字懷祖,號石臞,清江蘇高郵人。乾隆進士,官至永定河道。精於文字、聲韻、訓詁、校讎之學。著有《廣雅疏證》、《讀書雜志》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王念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王念孫(1744~1832),字懷祖,號石臞;清江蘇高郵人。父安國,官吏部尚書,諡文肅;學有經法,疆立不惑。念孫十歲讀十三經畢,旁涉史鑑,有神童之目。乾隆四十年(1775)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工部主事,升郎中,遷御史,轉吏科給事中。出為直隸永定河道,以河堤漫口罷歸;尋授山東運河道,在任六年,復調永定河道,永定河水復溢,念孫自引罪休致。道光五年(1825),重宴鹿鳴;十二年卒,享年八十九歲,學者稱石臞先生。
  念孫初從學休寧戴震,受聲音文字訓詁之學;手編詩三百篇、九經、〔楚辭〕之韻,分古音為二十一部,說者謂段(玉裁)、顧(炎武)諸家所未及。宜御史時,開始注釋〔廣雅〕,日以三字為率,十年成〔廣雅疏證〕三十二卷;其書就古音以求古義,引伸觸類擴充於〔爾雅〕、〔說文〕無所不達,然聲音文字部分嚴然不紊,凡漢以前倉雅古訓,皆搜括而通證之,尤精於校讎。既罷官,以著述自娛;著〔讀書雜志〕,凡〔逸周書〕四卷、〔戰國策〕三卷、〔史記〕六卷、〔漢書〕十六卷、〔管子〕十二卷、〔晏子春秋〕二卷、〔墨子〕六卷、〔荀子〕八卷、〔補遺〕一卷、〔淮南子〕二十二卷、〔補遺〕一卷、〔漢隸拾遺〕一卷,都八十二卷,正古書傳寫之誤。
  阮雲臺(元)曰:「乾隆丙午(五十一年,1786),元以公車入京見先生,隨事請問,捧手有所授焉。先生之聲精微廣博,元之稍知聲音文字訓詁者,得於先生也。」對之推崇備至。
  焦里堂贊〔廣雅疏證〕、〔經義述聞〕曰:「訓詁聲音,經之門戶;不通聲音,不知訓詁,訓詁不知,大道乃阻,字異聲同,義通形假,或轉或用,比例互著,高郵王氏,鄭許之亞,借張擇書,示人大路,經義述聞,以子翼父。」最為知言。曾滌生曰:「王氏父子集小學訓詁之大成。」洵非虛語。
  〔清儒學案.石臞學案上〕載:「漢學大師,惠戴稱首;石臞學於東原,有出藍之譽。文簡(王引之)繼之,訓詁實集大成,高郵一派,遂與蘇皖(指惠戴)鼎峙。嘉道以來,尤多宗王氏父子者。」可為定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王念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