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圈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ㄨㄟ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一]juàn[二]quā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ㄢˊㄒㄧㄥˊㄖㄨˊ:「ㄖㄠˋㄑㄩㄢ」、「ㄩㄢˊㄑㄩㄢ」。
  2. ㄒㄧㄤˋㄩㄢˊㄒㄧㄥˊ˙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ㄊㄧㄝˇㄑㄩㄢ」、「ㄏㄨㄚㄑㄩㄢ」、「ㄒㄧㄤˋㄑㄩㄢ」、「ㄊㄧㄢˊㄊㄧㄢˊㄑㄩㄢ」。
  3. ㄏㄨㄚˋㄩㄢˊㄗㄨㄛˋㄐㄧˋㄏㄠˋㄖㄨˊ:「ㄑㄩㄢㄒㄩㄢˇ」、「ㄑㄩㄢㄘˊ」、「ㄑㄩㄢㄉㄧㄢˇㄨㄣˊ」。
  4. ㄅㄠㄨㄟˊㄏㄨㄢˊㄖㄠˋㄖㄨˊ:「ㄅㄚˇㄓㄜˋㄎㄨㄞˋㄉㄧˋㄑㄩㄢㄑㄧˇㄌㄞˊ。」
  5. ㄇㄡˇㄒㄧㄝㄏㄤˊㄧㄝˋ˙ㄉㄜㄈㄢˋㄔㄡˊㄖㄨˊ:「ㄑㄩㄢㄋㄟˋㄖㄣˊ」、「ㄉㄧㄢˋㄧㄥˇㄑㄩㄢ」、「ㄧㄢˇㄧˋㄑㄩㄢ」。
  6. ㄈㄢˋㄨㄟˊㄖㄨˊ:「ㄅㄟˇㄐㄧˊㄑㄩㄢ」、「ㄋㄢˊㄐㄧˊㄑㄩㄢ」。
  7.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ㄏㄨㄢˊㄖㄠˋㄘˋㄕ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ㄙㄢㄑㄩㄢㄊㄧㄝˇ」、「ㄖㄠˋㄔㄤˇㄧˋㄑㄩㄢ」。
注音:
解釋:

ㄙˋㄧㄤˇㄕㄥㄔㄨˋ˙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ㄓㄨㄐㄩㄢˋ」、「ㄧㄤˊㄐㄩ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ān
解釋:
  1. 外圓中空的環狀物。
    【例】花圈、項圈、橡皮圈
  2. 畫環形記號。
    【例】圈點、圈選
  3. 指某些特定行業的範疇。
    【例】演藝圈、廣告圈、圈內人
  4. 量詞。計算環繞次數的單位。
    【例】三圈鐵絲、繞場一圈
注音:
漢語拼音: juàn
解釋:
  1. 飼養牲畜的地方。
    【例】豬圈、牛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ān
解釋:
[名]
1.外圓中空的東西或形狀。如:「項圈」、「花圈」。
2.指特定的行業範疇。如:「電影圈」、「圈內人」。
3.量詞。計算環繞次數的單位。如:「三圈鐵絲」、「繞場一圈」。
[動]
1.把四周包圍、環繞起來。如:「把這塊地圈起來。」
2.畫圈作記號。如:「圈點」、「圈選」。
注音:
漢語拼音: quàn
解釋:
參見「圈兒」、「圈子」等條。
注音:
漢語拼音: juān
解釋:
[動]
收管、關住。如:「把雞鴨圈住。」《晉書.卷四六.劉頌傳》:「魏氏承之,圈閉親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傾,天命移在陛下。」
注音:
漢語拼音: juàn
解釋:
[名]
1.飼養獸畜的地方。如:「豬圈」、「牛圈」。《漢書.卷五○.張釋之傳》:「從行,上登虎圈。」唐.顏師古.注:「圈,養獸之所也。」
2.姓。如漢代有圈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可將東西鉤住的扣環。
  2. [[動] ] 將有扣環的東西扣住。
  3. [[形] ] 體積龐大的樣子。
音讀: khua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ㄩㄢˋ

1. 設柵欄以飼養獸畜之地。如:「豬圈」、「牛圈」。《說文解字.囗部》:「圈,養畜之閑也。」《漢書.卷五○.張馮汲鄭傳.張釋之》:「從行,上登虎圈。」唐.顏師古.注:「圈,養獸之所也。」《淮南子.主術》:「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供其嗜欲。」

2. 姓。如漢代有圈稱。

㈡ㄑㄩㄢ

1. 外圓中空之物或形狀。如:「項圈」、「花圈」。《紅樓夢》第三回:「仍舊戴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儒林外史》第三回:「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2. 圍、劃定範圍。如:「把這塊地圈起來。」《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卷上.蘇克撒哈之誅》:「攝政初入都,圈地分八旗。」

3. 畫圈作記號。如:「圈選」。《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忙取筆細細圈點。」清.魏源《皇朝經世文編五例》:「句讀以省瀏覽,圈識以明章段。」

4. 屈木或以屈木為材質之器皿。《禮記.玉藻》:「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漢.鄭玄.注:「圈,屈木所為,謂卮匜之屬。」

5. 指某特定行業或族群範疇。如:「電影圈」、「圈內人」。

6. 量詞。計算環繞次數之單位。如:「三圈鐵絲」、「繞場一圈」。《朱子語類.卷九一.雜儀》:「後於轎頂上添了一圈竹。」《醒世姻緣傳》第一四回:「那些用舊的東西,都分與眾人,可著屋周圍又壘了一圈牆,獨自成了院落。」

㈢ㄑㄩㄢˋ

1. 「圈兒」:周圍有東西圍擋起來之地。如:「城圈兒」。

2. 「圈子」:

⑴ 外圓而中空之物或形狀。《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拿指頭蘸著封缸酒,在桌上畫個圈子。」

⑵ 範圍。《水滸傳》第六回:「兩個都跳出圈子外來。」《老殘遊記》第一三回:「既已如此,感激的很。你又何苦把我套在圈子裡做甚麼呢?」

㈣ㄐㄩㄢ

收管、關住。《晉書.卷四六.列傳.劉頌》:「魏氏承之,圈閉親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傾,天命移在陛下。」《紅樓夢》第四七回:「我只恨天天圈在家裏,一點兒做不得主。」

注音: ㈠ㄐㄩㄢˋ ㈡ㄑㄩㄢ ㈢ㄑㄩㄢˋ ㈣ㄐㄩ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