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劉季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萬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劉季洪(1903-1989),本名鐘,字季洪,筆名寄鴻,後以字行。江蘇省豐縣人。六歲入私塾就讀。一九一五年高小畢業。次年考取江蘇省立第七師範學校,一九二一年畢業。同年,考進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部(一九二三年,改組為國立北京師範大學)。一九二五年畢業,即返徐州江蘇省立第七師範學校任教兼訓育主任,並代教務主任至次年暑假。一九二六年冬,至北平孔德學校中學部任教兼教務工作。次年五月,任江蘇省政府教育廳督學,並先後被派或被選為中國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執行委員、指導委員、監察委員等。不久,接掌江蘇省立南京通俗教育館。一九二九年暑假,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一九三○年八月,獲公費赴美國留學,進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教育學。一年後,得教育碩士學位。在美國境內各地參觀教育設施,再轉赴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註冊聽課。然後用一年時間,到英、法、德、丹麥、義大利等國,進行考察教育行政組織及學校制度等設施。一九三三年五月,返抵國門。
  劉氏返國後,即在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任教。一九三五年六月,接掌省立河南大學校長,接事後即先調整人事,整頓校風,再推展教學研究工作;對學生則採輔導、管理同時並重,因此該大學聲譽日振。一九三八年夏,因戰事接近,河南大學有遷校之歧議,乃請辭校長。次年三月,到教育部任職,擔任簡任祕書。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調任社會教育司司長。在部服務期間,兼在中央政治學校教育系授課。一九四四年七月,接任國立西北大學校長,時當對日抗戰最艱困之際,到職後即盡力設法維持師生生活所需,鼓勵精神的振奮,並積極推展教學研究工作。抗戰勝利後,一九四六年五月,西北大學自陝南遷回西安,同時要積極擴建校舍,皆為繁鉅任務,由於劉氏的周詳擘畫,努力經營,卒使國立西北大學成為一規模完備之最高學府。一九四七年十月,辭校長職;應國立政治大學(原中央政治學校改隸)之聘,任教授兼教育系主任、教育研究所所長及文學院院長。
  一九四九年五月,大陸政局已逆轉,乃攜部分家人渡海來臺,擔任正中書局總編輯;同時應聘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之前身)教育系教授,同年秋兼教育系主任。一九五三年,任正中書局總經理。次年辭之,惟仍擔任編審委員及編審委員會主委,後又被推為正中書局董事長。一九五四年,政大在臺復校,先辦研究所。乃應政大之聘,而改任教於該校,後兼教育系主任。一九五九年八月,接掌政大校長職位,針對學校需注意事項,多方著手,計有:擴展學校體制,增強教師陣容,充實教學設備,加強學術合作與推廣教育,進行學生輔導與事務行政工作。依規定六十五歲應屆退休,惟經一再延長,以迄七十歲,他總計服務政大超過十四年。
  一九七三年八月,轉任考試院副院長。一九七八年九月,繼任考試院院長,在改進考政、為國掄才,勞績卓著。一九八四年九月任期屆滿,獲准退休。總統聘為總統府資政。一九八九年元月逝世,享壽八十六歲。
  劉氏曾任國民大會制憲代表,國民大會代表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國家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常務委員,孔孟學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及中國憲法學會常務監事等。擔任過數所國立大學校長,尤以職掌政大校務最久,建樹最多。他主持學校行政成功之道,即在會把理想與實際密切配合,高瞻遠矚,務實求是。尤其能知人善任,延聘優秀人才充任行政主管,處事明智果斷,因而校務蒸蒸日上。為表彰其在教育學術上之貢獻,韓國成鈞館大學曾授予名譽哲學博士學位,美國聖約翰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其主要著作計有:〔各國成人教育〕、〔教育統計學〕、〔教育生涯漫談〕等書,主編中小學教科書多種及著有教育論文多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劉季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