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éi pà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肥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苗條、瘦削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éi pàng |
解釋:
因體內脂肪異常發育以致形體粗大的現象。《儒林外史》第三○回:「道人去了一會,只見樓上走下一個肥胖的道士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肥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Obesity |
作者: | 郭志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理學名詞。蓄積過多體脂肪的狀態稱之為肥胖。除脂肪體重以外。身體蓄積過多脂肪是生理學性和生化學性異常的真正原因。肥胖者容易引起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成人病,死亡率高。一定標準以上的肥胖稱為肥胖症。為臨床醫學的治療對象,治療方法包括: 限制攝取過多能量,修正飲食為中心的食療法; 增加消耗能量,進行新陳代謝的正常化的運動療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肥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Obesity |
作者: | 劉貴雲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肥胖和體重過重是許多人關心和深受困擾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儀表、美觀,同時也妨礙我們最切身的「健康」。肥胖和體重過重之所以對身體造成危害,主要是體脂肪聚積過多,超過了身體的需要。要確定肥胖只靠量體重的方法,並不能完全反應出肥胖的程度,因為身體組織是由水、脂肪、蛋白質和骨骼、礦物質等成分組成。其中肌肉及骨骼部分常因人而異,如常年以體力工作的人和運動員其肌肉發達,骨質厚密,因而常較一般人的體重來得重,此時如以男性:(身高-80)×0.7;女性:(身高-70)×0.6的計算公式求得標準體重,再將實際體重除以標準體重後的數值,如超過百分之十至二十,判定為體重過重,而超過百分之二十即說是肥胖,其實這種情形並非脂肪過多的肥胖。是以近年來常利用簡單又有效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公式,來評估體脂肪的多寡、脂肪的分布。其計算公式分別是: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腰臀比=腰圍/臀圍 以國人的體位而言,求得的BMI值小於二十是屬體重過輕,介於二十至二十五是正常,而二十五至二十八則為體重過重,大於二十八則屬肥胖。由研究資料顯示,當BMI值低於二十或高於二十五時,疾病的危險性升高,亦即體重過輕或體重過重都會造成健康上的危害。至於理想的腰臀比,女性應小於○‧八,男性是小於○‧九五,如大於上述數值,那麼體內的脂肪就已達對健康造成威脅的程度了。 西方有句諺語「腰帶愈長,壽命愈短」,已被許多研究結果所證實。肥胖不僅增高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和中風的罹患率,過多的脂肪也會增加骨骼的負擔,導致關節炎,更會增添手術的危險以及合併症的發生。美國癌症學會曾在六十歲以下的七十五萬人次之研究發現,體重超過正常百分之四十肥胖者之死亡率是正常體重者的一倍以上,且肥胖時間愈久,年齡愈大,則死亡率也愈高。 對於肥胖的致因,一般傳統的想法是認定個人無法自制,吃得太多。事實上,肥胖的問題除了吃的自制力之外,尚有生理上、行為上、心理上、環境上諸多因素相互的影響。肥胖的因素雖多,但基本肇因仍在於攝取超過身體的消耗,因而要減重唯有執行飲食計畫,減少食物的攝取,並積極從事身體活動,增加熱量消耗。此外,配合個人態度及行為改變的支持,才是具建設性且有效的減重方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肥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