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烈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ㄧㄤˊㄇㄥˇ˙ㄉㄜㄑㄧㄤˊㄐㄧㄥˋ˙ㄉㄜㄖㄨˊ:「ㄌㄧㄝˋㄏㄨㄛˇ」、「ㄌㄧㄝˋㄖˋ」、「ㄌㄧㄝˋㄐㄧㄡˇ」、「ㄇㄥˇㄌㄧㄝˋ」、「ㄒㄧㄥˋㄍㄠㄘㄞˇㄌㄧㄝˋ」。
  2. ㄍㄤㄓˊ˙ㄉㄜㄓㄥˋㄧˋ˙ㄉㄜㄖㄨˊ:「ㄍㄤㄌㄧㄝˋ」、「ㄌㄧㄝˋㄒㄧㄥˋ」、「ㄌㄧㄝˋㄕˋ」、「ㄓㄨㄤˋㄌㄧㄝˋ」。
  3. ㄕㄥㄕˋㄑㄧㄤˊㄉㄚˋㄦˊㄒㄧㄢˇㄓㄨˋㄖㄨˊ:「ㄖㄜˋㄌㄧㄝˋ」、「ㄏㄨㄥㄏㄨㄥㄌㄧㄝˋㄌㄧㄝˋ」。
  4. ㄨㄟˋㄓㄥˋㄧˋㄦˊㄒㄧㄕㄥㄕㄥㄇㄧㄥ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ㄍㄜˊㄇㄧㄥˋㄒㄧㄢㄌㄧㄝˋ」。
  5. ㄍㄨㄥㄧㄝˋㄖㄨˊ:「ㄧˊㄌㄧㄝˋ」、「ㄍㄨㄥㄌ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è
解釋:
  1. 威猛、強勁。
    【例】烈火、烈日、猛烈
  2. 剛直、正義。
    【例】烈士、貞烈
  3. 為正義犧牲性命的人。
    【例】革命先烈
  4. 功績、功業。
    【例】功烈、豐功偉烈
  5. 味道或成分很濃、很重。
    【例】烈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è
解釋:
[形]
1.威猛、強勁。《左傳.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後漢書.卷七○.鄭太傳》:「以膠固之眾,當解合之埶,猶以烈風掃彼枯葉。」
2.剛直、正義。如:「烈士」。《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非獨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3.嚴厲、嚴酷。《淮南子.齊俗》:「曾參之養親也,若事嚴主烈君。」漢.高誘.注:「烈,酷也。」
4.光明、顯赫。《詩經.周頌.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國語.晉語九》:「君有烈名,臣無叛質。」三國吳.韋昭.注:「烈,明也。」
5.味道或成分很濃、很重。如:「烈酒」。唐.沈亞之〈夢遊仙賦〉:「襲烈蕙之芳風,送麗音於遼耳。」
[名]
1.功業。《孟子.公孫丑上》:「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2.為正義而犧牲性命的人。如:「革命先烈」。
3.毒、禍害。《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若湯之旱,則桀之餘烈也。」
4.姓。如秦代有烈裔。
[動]
燃燒。《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元.李壽卿《度柳翠.楔子》:「明朝是汝父周年,自當來烈紙焚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熱烈、強勁。
  2. [[形] ] 形容人的個性剛直、有正義感。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火勢強勁。《說文解字.火部》:「烈,火猛也。」《詩經.商頌.長發》:「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左傳.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

2. 放火焚燒。《詩經.大雅.生民》:「載燔載烈,以興嗣歲。」《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金盞兒:「覷郊原,正晴暄,古墳新土都添遍,家家化錢烈紙痛難言。」元.李壽卿〈度柳翠.楔子〉:「明朝是汝父週年,自當來烈紙焚錢。」

3. 威猛、強勁。漢.王充《論衡.順鼓》:「迅雷風烈,君子必變,雖夜必興,衣冠而坐,懼威變異也。」《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鄭太》:「以膠固之眾,當解合之埶,猶以烈風掃彼枯葉。」《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吉領命,即沐浴更衣,取繩自縛於烈日之中。百姓觀者,填街塞巷。」

4. 光明、顯赫。《詩經.周頌.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國語.晉語九》:「君有烈名,臣無叛質。」三國吳.韋昭.注:「烈,明也。」

5. 剛直、剛正。《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聶政》:「非獨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6. 嚴厲、嚴酷。《孟子.萬章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淮南子.齊俗》:「曾參之養親也,若事嚴主烈君。」漢.高誘.注:「烈,酷也。」

7. 濃郁。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應風披靡,吐芳揚烈。」晉.陸機〈演連珠五十首〉:「臣聞郁烈之芳,出於委灰;繁會之音,生於絕絃。」唐.沈亞之〈夢遊仙賦〉:「襲烈蕙之芳風,送麗音於遼耳。」

8. 功業、功績。《孟子.公孫丑上》:「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漢.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絃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9. 堅守信念,重義輕生之人。晉.陸機〈演連珠五十首〉:「是以貞女要名於沒世,烈士赴節於當年。」

10. 毒害、禍害。《漢書.卷四九.爰盎鼂錯傳.鼂錯》:「今秦之發卒也,有萬死之害,而亡銖兩之報,死事之後不得一算之復,天下明知禍烈及己也。」《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若湯之旱,則桀之餘烈也。」

11. 姓。如秦代有烈裔。

注音: ㄌ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