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賴比瑞亞學校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System in Liberia
作者: 蔡清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賴比瑞亞共和國(Republic of Liberia)是非洲最早建立的共和國,也是非洲唯一未受殖民的黑人國家。該國地處非洲西部,北與幾內亞接壤,西北與獅子山交界,東與象牙海岸為鄰,西南則濱大西洋;面積十一萬一千三百六十九平方公里,約為臺灣的三倍,地理條件不佳,全國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土地為熱帶雨林,平均氣溫為攝氏二十一至二十八度,相對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為一典型的熱帶氣候。
  賴比瑞亞自一八四七年七月二十六日由美國解放之黑奴建國以來,政局原稱穩定,加上其資源堪稱豐富,是西部非洲少數的農產加工、輕工業產品的出口國家之一。一九七○年代後期以來,該國之經濟即開始露出窘況,一九八○年四月軍事強人竇伊(Samuel K. Doe)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人政府的十年間,把賴比瑞亞帶向屠殺、整肅、內戰的動盪局勢。竇伊雖已在一九九○年七月被凌遲處死,臨時政府也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ECOWAS)的監督下成立,唯賴比瑞亞的內戰至一九九七年七月大選後稍息。此種動亂對該國的經濟、社會造成莫大的傷害,據估計在一九九○至一九九一年間已有超過七十萬名人民逃往他國,另外約有近三萬名黎巴嫩人、美國人、歐洲人帶著資金離境,這對賴比瑞亞的經濟情勢無異雪上加霜。該國人口截至一九九一年七月為止有二百七十三萬人。
  如下圖所示,賴比瑞亞的學校制度為「六三三制」。學前與初等教育階段包括幼稚園、學前學校與小學(一至六年級),雖然義務教育年限為七至十六歲,可是小學之就學率僅百分之四十而已;中學包括初中三年(七至九年級)和高中三年(十至十二年級):初中畢業生是否升學由教師根據其在九年級國家考試中的表現予以推薦,而高中畢業生則須參加十二年級國家考試以決定是否進入大學。在一九八○年代,賴比瑞亞約有一千八百所中、小學,學生人數約在二十五萬至三十萬之間,其中約有六成為男生;聘用教師九千八百名,其中三分之二屬於不合格者。高等教育則包括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各項學程。
  一九九○年賴比瑞亞的成人人口中,文盲比例高達六成(男性百分之五○.二、女性百分之七一.二),因此在推動農村建設時 ,成立社區學校(community school project)掃除文盲,亦為重點之一。
  在教育行政方面,賴比瑞亞的教育部下轄三個單位:行政、教學與計畫發展處。全國再分為三個教育區,各由一位區高級督學(Senior Regional Supervisor)負責;各郡則由一教育長官(Chief Educational Officer)負領導之責。政府每年約將總預算之百分之十七.五之經費投入教育事業當中,由於連年戰亂,再加上經濟每下愈況,其教育之遠景不甚樂觀。
  前已提及,賴比瑞亞中小學師資只有三分之一符合規定。通常其小學師資由兩所高等學府培養:Kakata師範專科學校(KTTI)和Zorzor師範專科學校(ZTTI);前者專責職前培育,後者則負責教師之在職進修。由於教師工作不穩定,待遇又不高,近年來此兩所機構招生常有不足額之現象。中學教師則由賴比瑞亞大學(University of Liberia)與Cuttington大學學院兩所機構培養。
  賴比瑞亞未來教育發展有下列幾項問題亟待解決:就學率過低,各級教育之就學機會不均,不合格師資比例偏高,教育經費不足,教學設備不佳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賴比瑞亞學校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