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涯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reer Education
作者: 康自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涯教育係教育的一種統合,旨在提供所有的人有目的、有計畫、有意義的教育經驗,俾有助其自我發展,並認識工作世界,從而做適合於自己的生涯決策與目標。這種教育措施將促進對自己及對別人的積極態度,對選擇及變換職業做健全的決策並獲得技能以便就業,同時追求能夠自我實現且有益於社會的生活方式。
  生涯教育又譯為生計教育,係一九七一年由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馬蘭(Sidney P. Marland Jr.)所領導的一種教育改革計畫。馬蘭鑑於當時美國教育系統的高退學率與缺乏生產性功能所造成青少年失業率之嚴重情況,乃於一九七一年美國全國中等學校校長協會往休士頓開會之便,提出教育改革的呼籲,其重點有二:(1)教育之目的,除了傳統知識之獲得外,應該兼備就業能力與被雇用技能(salable skill)的培養,使學生從學校畢業或中途退學後,能有一技之長而成為社會上其有生產力的一員。因此教育歷程應配合個人的生涯發展階段而分為生涯認知(career awareness)、生涯試探(career exploration)、生涯導向(career orientation)、生涯準備(career preparation),以及生涯專精與轉換(career specialization and transfer)等五個時期。此外,課程更應配合學生的生涯發展與工作世界的特性而設計。(2)在今日快速的社會變遷中,個人接受教育與工作問的關係並非如傳統的分為二階段;即兒童至青年期接受教育,從學校畢業後即投入工作直到退休為止。今日之教育與職業問的關係是「學習-工作-學習-工作」之三明治方式,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工作之後要學習,學習之後再工作。因此教育是終身的歷程,從兒童、少年、青年、成年以至老年,皆必須學習、接受教育,以便適應社會、科學與技術之急速變遷。
  生涯教育的五個時期正與個人一生的生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相結合,一般咸認「生涯認知」應與國民小學階段的教育目標相結合,「生涯試探」應與國民中學的教育相結合,「生涯導向」會因學制之不同而應在國中三年級或高中一、二年級之間進行,「生涯準備」應配合學生的生涯成熟而在個人具有明確的或具有暫定的生涯目標之後實施,至於「生涯專精與轉換」則應發生在個人進入職業界之後。
  生涯教育的推展對教育的衝擊相當大,就課程設計方面的影響而言,即是將傳統的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立的觀念加以融合,使其鴻溝日漸消失。普通教育除讀書識字與文化陶冶外,也應重視生涯與職業之認知與試探;而職業教育方面除重視配合職業世界的需要外,也應重視學生個人的繼續發展與對未來世界的適應,因此學校行政上也應重視生涯輔導與諮商的工作。此外,教育思潮方面更促使重視終身學習的教育措施,如成人教育、生涯訓練等。
  生涯輔導係指對學生提供一套有系統的輔導計畫,使學生在輔導人員之協助下,建立並接受一個完整而合適的自我觀念與職業觀念,並將這些觀念轉變成為實際的生涯目標與生活方式,藉適當的角色行為以滿足個人及社會的需要。
  由於生涯教育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因此當學生進入工作界之後,雇主也應配合其企業的需要與員工的需要而推展生涯訓練,使其達成生涯的專精與轉換。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於一九七三年倡導對員工的生涯訓練,使員工能在企業組織內規劃自己的生涯途徑,並在職業生涯的各階段中,有計畫地、有系統性地接受適當的教育訓練工作,使學習與工作結合,訓練與升遷結合,這種觀念,越來越受到社會及企業的重視。
  生涯教育運動實為人類教育史上的一大重要改革,影響深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涯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