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綠腰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lǜ yā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ǜ yāo
解釋:
1.樂曲名。亦名六么。綠腰原是唐代漢族舞蹈,屬於軟舞,舞曲節奏由慢到快,舞姿輕盈柔美,也在唐大曲中使用。以琵琶為起調,其散序多攏撚,節奏繁急。本作「錄要」,貞元時樂工進曲,德宗命錄出其要者,因而得名。
2.曲牌名。南曲屬仙呂入雙調,字數與詞牌不同,用於過曲。北曲有黃鍾宮調、仙呂宮調二種,用於套曲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綠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綠腰」本作錄要,名稱由來,是樂工進曲時主上命錄其要者,所以叫錄要。白居易〔琵琶行〕引作六么;錄要、綠腰、六么都是音聲相同的關係。也有人說此曲拍沒有超過六個字的,所以叫六么,是唐代大曲之一。依此曲而作的綠腰舞是屬於唐代創制的軟舞,以表現舞袖動作為主,舞者著長袖舞衣,由女子獨舞。節奏由慢到快,舞姿始而舒緩,漸至紛繁急速,美妙處描寫不盡。軟舞的特點是優美柔婉,節奏舒緩,與健舞之敏捷剛健、節奏分明有別,但綠腰舞至後段音節急促,多奏入琵琶,明顯地受到少數民族樂舞的影響。
  文學與美術作品中有許多關於綠腰的音樂及舞姿的反映,例如描寫舞蹈實況的詩有唐朝李群玉〔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二首〕:「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婉若游龍舉。……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迴蓮破浪,凌亂雪縈風,墜珥時流盼,修補欲溯空,唯恐捉不住,飛去逐驚鴻。」文中描寫綠腰的表演過程,始則舞姿輕盈柔婉,其後節奏加快,回旋起伏,輕捷飛轉,其舞袖飛動如片片白雲,又如陣陣細雨,而舞步流暢則如翠鳥飛翔,或如游龍升天,由時低迴如風浪中的蓮花,紛繁如流風迴雪,諸多描寫可謂意象鮮明。白居易詩云:「管急繁弦曲漸稠,綠腰宛轉曲終頭。」可見入破以後仍以婉轉抒情的意味結束本曲。另有圖畫片段見於五代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由王屋山舞綠腰的場面,身著袖管窄長的天藍色長襟舞衣,背對觀眾,從右邊側過半邊臉,微抬右腳,正將踏下,雙手背在身後,正要從下向兩邊分開,把他窄窄的長袖飄舞起來,表情溫柔典雅。伴奏為一大鼓、一拍板,另有兩人擊掌,沒有琵琶,是非正式表演,但從中可了解五代綠腰舞之片段。此外,宋代歐陽修、趙鼎臣也有許多描寫綠腰的詩句,而南宋宮本雜劇中有二十種六么,以後又被宋代歌舞雜劇所吸收,可見綠腰對當時舞蹈、雜劇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綠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