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四庫提要辨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南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四庫提要辨證〕24卷,計經部2卷、史部7卷、子部10卷,集部5卷,共800,000餘字,是余嘉錫「一生精力所萃」之作。余嘉錫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目錄學家。他從1900年17歲時,初讀〔四庫全書總目〕起,就日夜研讀,「時有所疑,輒發篋陳書考證之」,期年,即成稿一冊,為撰著提要辨證之始。其後,「讀書續有所得,復應時修改」,歷三十餘年,孜孜不輟,積稿達20餘冊。1931年,將存稿「銓次先後,刪除重複,編為目錄,合經史子集四部,凡得700餘篇」。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余嘉錫深懼手稿散佚,「乃取史子兩部寫定之稿220餘篇排印數百冊,以當錄副。」1937至1952年間,又先後寫定經部稿60餘篇、集部稿100餘篇,史子兩部稿100餘篇,合260餘篇。1952年,余嘉錫對全部書稿,「重加編定,取其成稿490篇,依四庫提要原書目次排列,彙為一書」,題名〔四庫提要辨證〕。1958年,該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80年,中華書局又據1958年本,改正若干錯字,加以標點重排,裝成4冊出版,流傳行世。
  〔四庫全書總目〕是中國古典目錄中極有價值的學術名著,為歷來學者所重視。余嘉錫也頗加推崇,不僅自承「余之略知學問門徑,實受提要之賜」,並認為這是「自別錄以來纔有此書」;但是,余嘉錫仍似一個學者嚴肅公正的態度,認為此書成於眾手,又「迫之以期限,繩之以考成」,尚存在若干不足與訛誤,而歷來學者對待〔四庫全書總目〕不是「論學著書,無不引以為據,〔提要〕所是者是之,非者非之」;便是「自恃其一家之說,與〔提要〕如冰炭之不相容,遂厭薄其書,漫以空言相詆毀」。余嘉錫則一反前兩種極端態度,而極其審慎地「每讀一書,未嘗不小心以玩其辭意,平情以察其是非,至於蒐集證據,推勘事實,雖細如牛毛,密如秋荼,所不敢忽,必權衡審慎,而後筆之於書,一得之愚,或有足為紀氏諍友者」。余嘉錫就以這樣一種嚴謹的學風,完成了這部「掎摭利病而為書」的著作。他窮一生精力所成者才490篇,益以見其精粹。〔四庫提要辨證〕不僅只是對〔四庫全書總目〕訂正謬誤,補其缺略,而且還表述了若干重要的學術見解,如不同意〔四庫全書總目〕以名、墨、縱橫三家歸屬於雜家;為宋代學者鄭樵辨明其刪去〔崇文總目〕序釋之誣等等。因此,〔四庫提要辨證〕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學、哲學及版本目錄等學都極有參考價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四庫提要辨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