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祖榮(1883-1976) - 教育百科
沈 | |
祖 | |
榮 |
(1883-1976)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沈寶環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沈祖榮,號紹期,湖北宜昌人。 1905年文華大學畢業,經大學派任為藏書室管理員,由於工作努力,深受韋棣華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賞識。1910年圖書館新廈完成,定名為文華公書林,沈氏被任命為韋女士助理。 1914年由韋女士保送至美國紐約州立圖書館的圖書館學院(New York State Library School),也就是1887年成立及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 School)深造,1916年學成回國出任文華公書林主任。1920年在韋女士、沈氏主導之下,文華大學成立圖書科,不久文華大學改名為華中大學。1923年沈氏出版〔仿杜威十進分類法〕,由於變動頗大,加之使用中文數目字而代替阿拉伯數目字,美國〔圖書館學報〕(Library Journal)的書評認為「它與原來的杜威法相去甚遠,已不能再視為杜威法的中譯本」。美國學者白察特(Cheryl Boettcher)斷定這是沈氏民族主義的思想有以致之,她說:「在美國三年期間,沈先生根據韋女士的傳教式圖書館學,杜威非宗教的圖書館哲學以及中國民族主義,發展出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綜合觀念。」於是他開始政治性的敘述他個人的見解,他在美國發表多篇文章中,認為美國圖書館模式必須稍作修訂後才能適用於中國。1929年文華圖書科獨立,成為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簡稱文華圖專,沈氏出任校長,兼文華公書林主任及華中大學圖書館館長,這是一個很奇特的人事安排,主要的原因是文華公書林的特殊立場,在文華公書林成立時,韋女士就堅持這所圖書館必須為文華校園(Boone Campus)中各院校師生共用並且對社會開放,這種構想為沈氏全力支持。當時在文華校園中設置有華中大學、文華中學、文華童子軍專科學校、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這些院校都有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的教會背景,文華圖專的校址(教學部分)就設在文華公書林內,另外的產業華德樓(Wall Hall)緊接著文華校園旁,因此造成極為錯綜複雜的校際關係,也引起以後多年的華中大學和文華圖專是否應該合併的討論。文華公書林另有兩大特色,一為全館完全實行開架式,讀者可以自由取檢書籍和瀏覽,第二為採用所謂巡迴文庫,經常以2,000冊書籍運送至武昌市及近郊學校與工廠,以服務館外讀者,這也是開風氣之先的大手筆。在沒有近代交通工具,使用人力車,板車運輸,其辛勞是可想而知的。文華圖專的首任教務主任為韋女士,她擔任此一重要職務兩年之後因病逝世,辦理文華圖專的責任就由沈氏一人擔當起來。文華圖專為一袖珍型高等學府,招收學生不多,但限定必須在大學肄業至少兩年才有申請入學資格,實際上入學考試通過的學生絕大多數獲有大學文憑,因此所謂的專科學校在素質上等於研究所。此一學府強調實際運作與學術研究,沈氏個人著作有〔標題總目〕(1938)及中西文學術論文50餘篇。 1938年,文華圖專遷至重慶,假求精中學上課,次年日機轟炸摧毀借用建築及宿舍,乃再遷至江北廖家花園,經沈氏竭力經營,新建校舍美侖美奐,在花樹環繞之中有如世外桃源。此時應政府要求擴大招生降低入學資格為高中畢業,並將學校分組為圖書及檔案管理二科,至此文華圖專也成為第一所修習檔案管理學的學校。1946年遵照教育部指令復員武昌。1953年文華圖專併入武漢大學(1984年改為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沈氏被聘為圖書館學系教授,1965年退休,1976年於93歲高齡時在盧山逝世。 沈氏終身奉獻與我國圖書館事業現代化運動,1918-1920間旅行全國各大都市作專題演講,以引起社會各界對圖書館事業的認識。1925年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沈氏為發起人之一,並歷年連任理事,積極參與協會活動。1927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成立,協會請韋棣華女士、沈氏、袁同禮、戴志騫四人代表我國參加並簽字,因此我國乃IFLA發起國之一。1929年6月IFLA在羅馬及威尼斯召開第一次國際圖書館會議,沈氏代表教育部及協會參加,並提出中國文字索引法論文。沈氏逝世之後前述的白察特說:「…在這一段舉國動盪的歲月裡,沈先生提供了全國唯一的一所安定的圖書館人才訓練所,由於他在該校及後來的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教學的無比熱忱而使沈先生贏得『中國圖書館教育之父』的崇高榮譽。」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