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定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ntingency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不定性指一種事物狀態(a state of affairs)中,某個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時,即認為此物具有「不定性」。不定性的意義通常又可由三方面來解釋:(1)知識論方面:指可由經驗方法(與邏輯方法不同)獲得的知識,此種知識僅是可能為真。(2)邏輯方面:指那些不必然(not necessarily)為真的陳述(true statement),這些陳述在邏輯上可能為真,而否定這些陳述時亦不會產生矛盾。(3)形上學方面:具有不定性的事物不是必然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即可能會發生,但不確定發生。另一種為狹隘的形上學意義,將不定性視為「某事物的發生與否是因另一事物是否發生而定」,亦即該事物的發生與否與環境有關。「不定性」一詞的拉丁原文為contingere,有「發生」(to happen)的意義,其意與「必然性」(necessity)相反,而與「可能性」(possibility)及「不可能性」(impossibility)等有關,但與可能性的意義不完全相同,因為不定性尚包括可能「不會」發生的意義在內。
  依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說法,某個存有之物(being)如果可能不存在的話,就是偶然的(contingent),否則就是必然(necessary)。亞里斯多德及後來中世紀歐洲的經院哲學(scholastics)都用此種區分方式,將神(God)視為「必然的存有」。阿威森那(Avicenna, 980~1037)將所有事物都視為必然,神本身固然定必然;即世界中事物雖有偶然,但由其受到外在原因所限制來看,還是不得不然,也就是必然。萊布尼茲(G.W. Leibniz, 1646~1716)對不定性與必然性的區分有些不同於前人。萊氏區分了事實真理(truths of fact)與理性真理(truths of reason)二者,事實真理是偶然,因為它們也可能產生其他的狀況。按萊氏認為,事實的真理存於神對於某個世界的選擇,但選擇一經確定,便不再可能產生其他的狀況。至於理性真理則是必然的,無論在那個世界皆然,並不依存於某特定世界而成為偶然。雷奎爾(J. Lequier, 1814~1862)、庫諾(A. Cournot, 1801~1877)、懷德海(A.N. Whitehead, 1861~1947)、哈特舜(Ch. Hart Shorne)等人則主張未來(future)是不能確定的,因此無人能確切知道,甚至包括神在內。波特盧(E. Boutroux, 1845~1921)亦認為不定性存在於宇宙的每一層次中,當愈接近生命(life)與睿知(intelligence)時,不定性就愈增加。至於維根斯坦(L. Wittgenstein, 1889~1951)、卡納普(R. Carnap, 1891~1970)等邏輯實證論者則將不定性看成「事實上的真理」,而必然性則是「邏輯上的真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不定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Ambiguity
作者: 俞依秀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邏輯學、哲學以及心理學的領域裡,對於不定性的研究通常是針對不定性如何影響我們做出錯誤的認知與推論。某些錯誤的推論可以用直接的邏輯觀念予以解釋,如以下的推論:
  「若是我現在在臺北,我就會很快樂。我現在不在臺北,因此我不快樂。」
  上述的推論以直接的邏輯觀念來判斷,很明顯的是一個錯誤的推論,因為即使我不在臺北,我也有可能是快樂的。
  上述的例子是屬於正式邏輯觀念上的謬誤;另一種是屬於非正式邏輯上的謬誤,此又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相關性的謬誤,另一種則是不定性的謬誤。就不定性謬誤而言,最典型的謬誤稱之為「重音性」的謬誤。此通常發生在口述的語言上,由於重音位置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含意與認知,如下例:
  〝我〞從沒說過他偷錢。(別人可能說過他偷錢)
  我〝從沒〞說過他偷錢。(我從沒說過他偷錢)
  我從沒〝說過〞他偷錢。(我可能曾以某種形式暗示他偷錢)
  我從沒說過〝他〞偷錢。(我說的是別人曾偷錢)
  我從沒說過他〝偷〞錢。(也許他用搶的)。
  我從沒說過他偷〝錢〞。(也許他偷的是鑽石)
  上面的例子顯示了一串相同的字語,因為重音不同而衍生許多不同意思;若是以文字表示,則會依某種慣例(如加引號)而有不同的含意。
  另外常被討論的不定性謬誤稱之為綜合與分割。下面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其意義所在。
  某人問:「為什麼白羊吃的比黑羊多?」
  此問題可以有兩種回答:(1)因為白羊較多;(2)因為白羊比較會吃。第一種回答代表了綜合性的觀點,而第二種回答則是站在單一性的觀點。由於問題含有不定性,因此容易導致觀點不同的回答,使得在做資訊傳遞或資訊交換時產生許多的錯誤。
  在圖書館學的領域裡,因不定性而產生的謬誤通常會發生於資訊檢索時。若是給予資訊檢索系統一個具有不定性的檢索條件時,往往由於所給的條件定義不夠明確,或是邏輯上的錯誤,使得資訊處理系統無法處理,甚至產生不正確的檢索結果。若我們能使用系統化、機械化的方法來避免不定性的發生,就可以經由機器來處理資訊檢索時可能發生的問題。因此若要使自動資訊系統發揮原有的效率,首先就必須時時注意避免不定性謬誤的發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不定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