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霸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à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à |
解釋:
[名] 1.古時候諸侯的首領。如:「春秋五霸」。 2.在地方上為非作歹、作惡稱雄的人。如:「惡霸」。《水滸傳》第三七回:「我這裡有三霸,哥哥不知,一發說與哥哥知道。」 3.河川名。即霸水。源出於大陸地區陝西省藍田縣西北,注入渭水。也作「灞」。 [動] 1.把持、稱雄。如:「獨霸一方」。《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 2.能力超越他人。《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為政必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主佐合德,文采必霸。」 [副] 強橫無理。如:「霸占」、「霸據」。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ò |
解釋:
[名] 農曆每月月初始見的月光或月亮。《說文解字.月部》:「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下》:「惟四月哉生霸。」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à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