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坊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ㄊㄨ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一]fāng[二]fá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ㄝㄉㄠˋㄌㄧˇㄒㄧㄤˋㄖㄨˊ:「ㄐㄧㄝㄈㄤ」。
  2. ㄈㄢˋㄓˇㄕˋㄑㄩㄓㄨㄥ˙ㄉㄜㄕㄤㄉㄧㄢˋㄖㄨˊ:「ㄈㄤㄐㄧㄢ」、「ㄔㄚˊㄈㄤ」、「ㄈㄤㄙˋ」。
  3. ㄐㄧㄠˋㄒㄧㄠˇㄍㄨㄟㄇㄛˊ˙ㄉㄜㄍㄨㄥㄗㄨㄛˋㄔㄤˇㄙㄨㄛˇㄖㄨˊ:「ㄇㄛˋㄈㄤ」、「ㄖㄢˇㄈㄤ」、「ㄍㄨㄥㄗㄨㄛˋㄈㄤ」。
  4. ㄐㄧˋㄋㄧㄢˋㄅㄧㄠˇㄧㄤˊㄖㄣˊㄨˋㄏㄨㄛˋㄇㄟˇㄍㄨㄢㄩㄥˋ˙ㄉㄜㄆㄞˊㄌㄡˊㄖㄨˊ:「ㄆㄞˊㄈㄤ」、「ㄓㄨㄥㄒㄧㄠˋㄈㄤ」、「ㄓㄣㄐㄧㄝˊㄈㄤ」。
注音:
解釋:

2. ㄊㄧˊㄈㄤˊㄖㄨˊ:「ㄏㄜˊㄢˋ˙ㄉㄜㄊㄧˊㄈㄤˊㄧˇㄐㄧㄥㄒㄧㄡㄓㄨˊㄏㄠˇ˙ㄌㄜㄧˇㄏㄡˋㄅㄨˊㄏㄨㄟˋㄗㄞˋㄧㄡˇㄕㄨㄟˇㄏㄨㄢˋ˙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g
解釋:
  1. 街道、里巷。
    【例】街坊
  2. 泛指市區中的商店。
    【例】茶坊、書坊
  3. 較小規模的工作場所。
    【例】磨坊、染坊、工作坊
  4. 紀念表彰人物或美觀的牌樓。
    【例】牌坊、忠孝坊、貞節坊
注音:
漢語拼音: fáng
解釋:
  1. 堤坊。
    【例】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禮記.經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g
解釋:
[名]
1.街道、里巷。多用作街巷名。如:「街坊」。《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傳.昭成子孫傳》:「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餘家,置之城東汝水之側,名曰歸義坊。」唐.白居易〈寄張十八〉詩:「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2.泛指市區中的商店。
3.較小規模的工作場所。如:「磨坊」、「工作坊」、「染坊」、「酒坊」。
4.紀念表彰人物或表示美觀的建築物。如:「牌坊」、「忠孝坊」、「貞節坊」。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山門內有古坊,曰雲隱寺。」
注音:
漢語拼音: fáng
解釋:
[名]
堤坊。《禮記.經解》:「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
[動]
防範、防止。同「防」。《禮記.坊記》:「故君子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h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ㄈㄤ

1. 街道、里巷。大徐本《說文解字.土部.新附》:「坊,邑里之名。」《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列傳.昭成子孫》:「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餘家,置之城東汝水之側,名曰歸義坊。」唐.白居易〈寄張十八〉詩:「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2. 別室,專用之房舍。漢.劉熙《釋名.釋宮室》:「坊,別室名。」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園有官馬坊。」

3. 較小規模之工作場所。如:「磨坊」、「工作坊」、「染坊」。《舊唐書.卷一○.肅宗本紀》:「諸作坊、造坊並停。」《舊五代史.卷一○七.漢書.列傳.史弘肇》:「嘗一夕,聞作坊鍛甲之聲。」

4. 泛指商店。《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那裡有極大的書坊,還可逗著他們刻這三部書。」《鏡花緣》第二八回:「或在通衢僻巷,或在酒肆茶坊。」

5. 隋唐時期之官署名。《隋書.卷二六.百官志上》:「中舍人四人,功高者一人,與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舊唐書.卷八五.列傳.唐臨》:「太子引直典書坊,尋授右衛率府鎧曹參軍。」

6. 為美觀或表彰人物而建造之牌樓形式建築物。如:「忠孝坊」、「貞節坊」。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山門內有古坊,曰雲隱寺。」《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就守著清白,也沒人來替你造牌坊,落得和同了些。」

7. 鑄造器物之土模。《淮南子.齊俗》:「故剞劂銷鋸陳,非良工不能以製木;鑪橐埵坊設,非巧冶不能以治金。」

8. 姓。如明代有坊蒙。

㈡ㄈㄤˊ

1. 堤坊。《禮記.經解》:「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戰國策.秦策一》:「濟清河濁,足以為限;長城鉅坊,足以為基。」

2. 防範、防止。同「防」。《禮記.坊記》:「故君子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清.魏源《聖武記.卷九.嘉慶川湖陝靖寇記四》:「水之奔潰,必堤以坊之。」

注音: ㈠ㄈㄤ ㈡ㄈ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詞條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