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標管理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ù biāo guǎn lǐ |
解釋:
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一種管理方法,它以組織的總目標為中心,運用系統方法建立分層的目標體系,通過分權調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完成組織任務。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目標管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
作者: | 黃昆輝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目標管理」係一種管理方式,特別強調員工與上司共同參與,以設定具體明確又能客觀衡量成果之目標。詳言之,目標管理乃是一種程序,由組織內的上司和員工確認共同目標,然後依此目標訂定各人的工作目標和職責,並依設定的目標做為業務指導原則及評鑑各人實際成果的標準。 「目標管理」特別重視將組織目標,轉化為各個部門的目標,再往下轉化為各個員工的目標(請參閱下圖)。 但是在事實上,目標管理除了由上往下的目標制定外,也可以由下往上來制定目標。兩者的結果都會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目標層級體系,且每個員工都會有其特定的個人績效目標,能看出個人對於部門績效的貢獻。如果所有的員工都能達成他們的目標,則所有部門的目標也會達成,最後整個組織的目標自必隨之完成。 魯賓斯(Stephen P. Robbins)認為目標管理方案中有四個共通的要素,即具體化目標、決策參與、限期完成以及績效回饋。亦即一個成功的目標管理方案應做到:第一,目標應該能具體地描述出預期的成果。第二,目標並非由上司片面設定,然後指派部屬去完成;而是由上司與部屬共同設定目標,雙方並同意該如何衡量目標的達成度。第三,每個目標都有完成的期限,譬如三個月、半年或一年。第四,管理當局應不斷提供回饋給員工,使他們了解目標達成的程度,並能夠自我督導與矯正他們偏差的工作行為。 目標管理有其優點,亦有其缺點。何伊(Wayne K. Hoy)和密斯科(Cecil G. Miskel)曾將目標管理支持者與反對者的理由,例如下表所示。 目標管理一詞,自一九五四年美國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提出以來,已達四十年。其間,舉世工商企業約有一半目前正在採用或過去曾經採用目標管理制度。目標管理最適用於獨立運作的工商業部門中,例如行銷、產品製造等。但是與工商企業相較,目標管理在學校的應用就受到較多的限制,其中原因有三:第一,我國教育制度偏向中央集權,許多教育或課程目標都已訂定,校長和老師皆無力更改。第二,教育工作的性質複雜,教育單位需要達成的目標十分廣泛,倘目標的設定者缺乏統觀能力,則在達成此目標後卻往往會忽略彼目標。第三,學校教育的實施成效頗難於實施後短期內測知,欲就學校成員所達成的目標情形,對成員施予回饋,實有其困難。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簡稱MBO |
作者: | 俞依秀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目標管理是一項已久為人知的管理技術,由美國管理大師杜拉克(P.F. Drucker)所倡導,後經奧地爾尼(George S. Odiorne)鼓吹,而成為企業界應用最普遍的管理方法。奧地爾尼曾說:「目標管理是一種程序,由組織上下各級經理人會同制定共同的目標,確定彼此的成果責任,並以成果作為指導業務及衡量貢獻的準則」。簡單地說,目標管理就是將組織的總體目標轉換成為組織單位各部門及個人的特定目標,而且強調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可證實的。假如每個人都達到了他們的目標,則所屬部門的目標也就達成,整體組織目標也就實現了。目標管理是利用目標來激勵而非作為控制的工具。 目標管理的基本精神有2: (一)提高效率:只要能達到組織的目標,可選擇對組織最有利、最有效的方式進行。 (二)提高個人能力:人的能力雖然有限,但一般人僅只發揮應有能力的一部分,而目標管理的目的就是引出個人最高能力。 目標管理有4項基本要素: (一)目標的特定性:MBO中的目標應將所期望的事物做簡潔的說明,且這些期望不是抽象,而是可以衡量、可以評鑑的明確目標。例如:提高銷售量6%。 (二)參與決策:傳統的管理方式是由上層主管訂定目標,而後指派給下屬來實行。但目標管理最大的優點是利用參與決策的方式取代單向制定目標的方式,透過高度溝通的過程,由上司與部屬共同制定目標及決定績效的衡量方式。 (三)明確期限:每一個目標都應有明確的完成期限。 (四)績效回饋:朝向目標的進行過程中,MBO須不斷尋求回饋,定期評估以改正錯誤。 實施目標管理制度在程度上可以分為4個階段: (一)目標的設定:擬定整個組織長期目標與策略以及發展建立部門和個人的工作目標。 (二)行動的計畫:根據目標擬定達成目標的必要行動計畫。 (三)自我控制:個人須自行做系統性的監督及績效衡量,以糾正錯誤。 (四)定期檢討:定期檢討進展情形並評估績效,一旦行為偏離目標時,就須採取更正的行動。 整體而言,目標管理的兩大優點就是參與感和雙向溝通,此兩大優點可以讓每個工作人員不斷地監督、控制自已,以達成任務,而且可以獲得更高的工作滿足感和成就感。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