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工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ㄨㄥˊㄕˋㄌㄠˊㄨ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ㄍㄨㄥㄖㄣˊ」、「ㄌㄠˊㄍㄨㄥ」、「ㄔㄤˊㄍㄨㄥ」、「ㄎㄨㄤˋㄍㄨㄥ」。
  2. ㄧㄡˇㄓㄨㄢㄇㄣˊㄐㄧˋㄕㄨ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ㄐㄧˋㄍㄨㄥ」、「ㄍㄨㄥㄐㄧㄤˋ」、「ㄇㄨˋㄍㄨㄥ」、「ㄊㄧㄝˇㄍㄨㄥ」。
  3. ㄍㄨㄥㄗㄨㄛˋㄖㄨˊ:「ㄕㄤˋㄍㄨㄥ」、「ㄐㄧㄚㄍㄨㄥ」、「ㄉㄞˋㄍㄨㄥ」、「ㄨㄢˊㄍㄨㄥ」。
  4. ㄐㄧˋㄑㄧㄠˇㄖㄨˊ:「ㄔㄤˋㄍㄨㄥ」、「ㄉㄧㄠㄍㄨㄥ」、「ㄕㄡˇㄍㄨㄥ」、「ㄑㄧㄠˇㄉㄨㄛˊㄊㄧㄢㄍㄨㄥ」。
  5. ㄉㄚˋㄍㄨㄟㄇㄛˊㄧㄡˇㄐㄧˋㄏㄨㄚˋ˙ㄉㄜㄐㄧㄢˋㄕㄜˋㄖㄨˊ:「ㄍㄨㄥㄔㄥˊ」、「ㄍㄨㄥ」、「ㄐㄩㄣˋㄍㄨㄥ」。
  6. ㄐㄧㄥㄒㄧˋ˙ㄉㄜㄖㄨˊ:「ㄍㄨㄥㄑㄧㄠˇ」、「ㄍㄨㄥㄅㄧˇ」、「ㄍㄨㄥㄓㄥˇ」。
  7. ㄕㄢˋㄔㄤˊㄖㄨˊ:「ㄍㄨㄥㄩˊㄒㄧㄣㄐ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解釋:
  1. 有專門技術或從事勞動生產的人。
    【例】木工、礦工、水電工
  2. 勞動、生產。
    【例】怠工、加工、上工
  3. 技巧。
    【例】雕工、唱工、巧奪天工
  4. 擅長。
    【例】工於心計
  5. 精緻、巧妙。
    【例】工麗、工致、工整
  6. 工業、工程的簡稱。
    【例】化工、竣工、施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解釋:
[名]
1.有專門技術或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如:「木工」、「礦工」、「水電工」。《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技巧。如:「唱工」、「雕工」、「巧奪天工」。唐.李白〈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詩:「為我草真籙,天人慚妙工。」
3.勞動生產的作業。如:「上工」、「加工」、「怠工」。
4.大規模、有計畫的建設。如:「施工」、「竣工」。
5.工業的簡稱。如:「化工」。
6.一種古代樂譜上的音階符號。參見「工尺」條。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擅長。如:「工於心計」。《韓非子.五蠹》:「工文學者非所用,用之則亂法。」
[形]
精緻、巧妙。如:「工整」。《紅樓夢》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天數的單位。
  2. [[名] ] 運用勞力、技能的工作者。
  3. [[名] ] 指生產勞務的工事。
  4. [[名] ] 工夫。工作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
  5. [[名] ] 空閒時間。
  6. [[名] ] 與機械、技術、製造相關的。
音讀: k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樂譜音名。工尺譜是中國傳統記錄樂譜的方法之一,第三個音即為「工」,也就是現在首調唱名法中的mi。
音讀: kha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精緻、巧妙。如:「工整」。《說文解字.工部》:「工,巧飾也。」《戰國策.魏策三》:「夫戰勝睪子而割八縣,此非兵力之精,非計之工也,天幸為多也。」《韓詩外傳》卷五:「獨慮不若與眾慮之工也。」《紅樓夢》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

2. 有專門技術或從事勞動生產者。如:「木工」、「礦工」、「水電工」。《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左傳.隱公十一年》:「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戰國策.趙策三》:「前有尺帛且令工以為冠,工見可來也,因辟。」

3. 官吏。《書經.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漢.孔安國.傳:「工,官。」《晉書.卷二二.樂志上》:「肅肅在位,濟濟臣工,四海來格,禮儀有容。」

4. 專指樂官或樂師而言。《書經.益稷》:「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漢.孔安國.傳:「工,樂官。」《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穆子不說,使工為之誦〈茅鴟〉。」晉.杜預.注:「工,樂師。」

5. 技巧。如:「唱工」、「雕工」。唐.李白〈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詩:「為我草真籙,天人慚妙工。」宋.黃庭堅〈蠟梅〉詩:「天工戲剪百花房,奪盡人工更有香。」

6. 擅長。如:「工於心計」。《韓非子.五蠹》:「工文學者非所用,用之則亂法。」《梁書.卷一三.列傳.沈約》:「謝玄暉善於詩,任彥昇工於文章。」

7. 勞動生產之作業。如:「加工」、「罷工」。《官場現形記》第五九回:「但是要接手的那個人,我已經答應他了,明天就要來上工。」

8. 建設。如:「施工」、「竣工」。《新唐書.卷一一八.列傳.韋湊》:「開元初,欲立碑靖陵,湊以古園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興工,諫而止。」

9. 工業之簡稱。如:「化工」、「工教系」。

10. 當量詞:

 ⑴ 古代計玉之單位。《淮南子.道應》:「玄玉百工,大貝百朋。」漢.高誘.注:「二玉為一工也。」

 ⑵ 計算一人一日之工作量。宋.樓鑰〈午睡戲作〉詩:「早起三朝當一工,老來貪睡不相同。」

11. 功效。通「功」。《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12. 一種古代樂譜上之音階符號。以上、尺、工、凡、六、五、乙等為音階符號,所編曲譜,稱為「工尺譜」。《宋史.卷一四二.樂志十七》:「夷則、南呂用工字。」

13. 姓。如漢代有工里彈。見《萬姓統譜》。

14. 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ㄍ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