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市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ˋㄆㄧㄣˇㄇㄞˇㄇㄞˋㄐㄧㄠㄧˋ˙ㄉㄜㄔㄤˇㄙㄨㄛˇㄖㄨˊ:「ㄕˋㄔㄤˇ」、「ㄍㄨˇㄕˋ」、「ㄕˋㄐㄧˊ」、「ㄧㄝˋㄕˋ」。
  2. ㄖㄣˊㄎㄡˇㄐㄧˊㄓㄨㄥㄍㄨㄥㄕㄤㄧㄝˋㄈㄚㄉㄚˊ˙ㄉㄜㄉㄧˋㄑㄩㄖㄨˊ:「ㄉㄨㄕˋ」、「ㄔㄥˊㄕˋ」。
  3. ㄒㄧㄥˊㄓㄥˋㄑㄩㄩˋㄏㄨㄚˋㄈㄣ˙ㄉㄜㄇㄧㄥˊㄔㄥㄖㄨˊ:「ㄊㄞˊㄅㄟˇㄕˋ」、「ㄍㄠㄒㄩㄥˊㄕˋ」、「ㄊㄞˊㄓㄨㄥ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市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1. 進行買賣、交易的場所。
    【例】市場、夜市、股市
  2. 工商業發達、人口密集的城鎮。
    【例】都市、城市
  3. 行政區域的劃分單位。
    【例】臺北市、臺中市
  4. 買賣、交易。
    【例】市米、有行無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名]
1.進行買賣、交易物品的地方。如:「夜市」、「米市」、「新裝上市」。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西市買駿馬,東市買鞍韉。」
2.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城鎮。如:「都市」、「城市」。
3.行政區域的劃分單位。如:「臺北市」、「臺中市」、「新竹縣竹北市」。
4.姓。如戰國時燕國有市被。
[動]
1.買。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嫗以釵授婦,使姑質錢市米,三日外請復相見。」
2.賣。《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乙丑,詔市二價者以枉法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進行買賣、交易的地方。
  2. [[名] ] 人口密集、工商發達的城鎮。
  3. [[形] ] 交易買賣的狀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進行買賣、交易之場所。如:「米市」、「上市」。《說文解字.冂部》:「市,買賣所之也。」《易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禮記.王制》:「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2. 交易。《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南朝宋.裴駰.集解:「張晏曰:『若市買相貿易以利也。』」《晉書.卷九七.四夷列傳.西戎.大秦國》:「安息、天竺人與之交市於海中,其利百倍。」

3. 買。《三國志.卷二五.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辛毗》:「竊聞諸葛亮講武治兵,而孫權市馬遼東。」《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嫗以釵授婦,使姑質錢市米,三日外請復相見。」

4. 賣。《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故市木之價,不加貴於山。」《新唐書.卷五四.食貨志》:「楊國忠欲招權以市恩。」

5. 市場價格。《周禮.地官.司市》:「陳肆辨物而平市。」唐.孔穎達.正義:「物異則市賈平,故云平市也。」

6. 管理市場之官。《禮記.王制》:「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辟。」漢.鄭玄.注:「市,典市者。」

7. 人口密集之都會。《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商賈……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舖,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8. 行政區域之劃分單位。如:「臺北市」、「新竹市」、「上海市」。

9. 姓。如戰國燕有市被。

注音: 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