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荷蘭舞蹈劇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ederlands Dans Theater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該舞團成立於1959年,係由卡洛.勃尼(Carel Birnie)與班潔明.哈克維(Benjamin Jarkarvy)為脫離「荷蘭國家芭蕾舞團」(Het Nederlands Ballet)而組成的。舞團成立宗旨為渴望自傳統舞蹈中解放,以探索現代舞各種不同型式的結構。對於舞蹈語言的原創性,舞團本身律動的生命力,美國式古典和現代舞交織的手法,皆豐富了該舞團的領域,故此團能在現今世界舞壇中立於赫赫顯著之地位。舞團成立之初,傑伯.福利爾(Jaap Flie)、儒狄.丹茲克(Rudi van Dantzig)、漢斯.曼恩(Hans von Manen)、查爾斯.查尼(Charles Czarny)、喬伯.山德斯(Job Sanders)皆為舞團竭盡不少心力。1959年九月五日於比利時奧斯登舞蹈季首演時,即贏得空前的成功,三天後在馬特勒克亦得滿堂彩。由於舞團水準及地位不斷提升,海牙市政府於1961年宣佈給予永久的政府補助津貼。此外,來自中央政府大筆的經濟支援,使舞團能享有經濟的支援與榮譽。1962年舞團與美國著名編舞家約翰.巴特勒(John Butler)、葛蘭.泰特利(Glen Tetley)、喬伯.山德斯,安娜.索克洛(Anna Sokolow)等人合作,為舞團注入新精神和技巧,使舞團邁入另一里程碑。當哈克維和曼恩於七○年代初離開舞團時,舞團陷入另一不穩定期的轉型期,直到1975年,由季利安受聘擔任藝術總監與漢斯.尼爾共同主持大局,舞團開始發展至另一巔峰。季利安出生於布拉格,曾接受古典芭蕾、民族舞和瑪莎.葛蘭姆技巧的訓練,1967年獲獎學金至倫敦皇家芭蕾舞學校(The Royal Ballet School)進修一年,隨後於1968-1975接受約翰.柯蘭可(John Cranko)之邀,至德國「司圖加芭蕾舞團」(Stuttgart Ballet)擔任主要舞者,在柯蘭可的鼓勵下,發表創作展現其驚人編舞才華,成為受人矚目的熠熠之星。1975年季利安二十八歲時,即被「荷蘭舞蹈劇場」聘為藝術總監,在季利安二十多年來的努力發展下團編制分一、二、三團,一團(NDT1)有三十二名舞者,二團(NDT2)有十二名二十一歲以下的舞者,而三團(NDT3)則是舞臺經驗豐富、肢體成熟四十歲以上的舞者,並有為他們特別設計的舞碼。這三團就是荷蘭舞蹈劇場能夠完整的呈現舞蹈藝術家們的一生。季利安的妻子薩賓娜.庫菲柏格(Sabine Kupferberg)是NDT3團的舞者,就是她給予他創立NDT3團的靈感,NDT3團目前最老的舞者是六十二歲。舞團目前在哈格鎮(Hauge)擁有專屬劇院五座的排練場、一座華麗的主要劇場和完善的設備,這可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專門為舞蹈演出設計的五座表演場地。季利安已為舞團創作了約六十齣舞作,同時其作品亦為其他舞團納編為定目舞碼。1988年范.曼恩重返舞團,成為駐團編舞家。1999年八月一日其為了更專注為舞團迎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卸任藝術總監與行政的工作,由現任皇家舞校專業舞者教育總監瑪麗.沙史塔接任,季利安則擔任駐團編舞家與藝術顧問。至今,舞團已被譽為荷蘭最佳的藝術大使和世界當代舞蹈大師級的舞團,肩負著歐洲傳統芭蕾與美國現代舞蹈橋樑的責任。荷蘭舞團能有今日的成就,主要感謝來自歐洲的舞團藝術總監和編舞者益里.季利安、音樂指導大衛.波西林(David Porcelyn)、常任董事卡洛.勃尼等人為舞團付出不少的汗馬功勞。舞團擁有的作品:《情之所至》(Petite Mort)、《落凡天使》(Falling Angels)、《詩篇交響曲》(Symphony of Pslams)、《遊戲不在》(No More Play)、《回歸荒原》(Return to the Strange Land)、《沈默教堂》(Submerged Cathedral)、《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寂靜哭泣》(Silent Cries)、《戰地彌撒》(Field Mass)、《交響曲》(Sinfonietta)、《心靈迷宮》(Heart´s Labyrinth)、《夢之舞》(Dream Dances)、《婚禮》(Svadebka)、《六支舞》(Sechs Tanze)、《頑童驚夢》(I, Enfant et les Sortilegrs)、《石桌彌撒》(Glagolitic Mass)、《D大調交響曲》(Symphony in D)、《荒蕪小徑》(Over Grown Path)、《夢幻時刻》(Dreamtime)、《流浪者》(Nomads)、《月姬》(Kagugu-Hime)、《美夢》(Sweet dreams)、《大兵的故事》(Historie du Soldat)、《在未知的地方》(Whereabouts Unknown)、《獨一無二》(One of Kind)、《王者之風》(Bella Figura)、《童戲》(Kinderspelen)、《舞蹈學校》(Tanz Schul)、《遺忘地域》(Forgotten Land)、《踏腳石》(Stepping Stone)、《似未曾遊》(As if Never Been)、《卡古雅婷》(Kagurahime)等。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 1987》、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87,1999年、《表演藝術雜誌》第75期 1999年3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荷蘭舞蹈劇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