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書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ㄩㄝ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shū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ㄥˊㄘㄜˋ˙ㄉㄜㄓㄨˋㄗㄨㄛˋㄖㄨˊ:「ㄕㄨㄅㄣˇ」、「ㄕㄨㄐㄧˊ」、「ㄊㄨˊㄕㄨ」、「ㄐㄧㄠˋㄎㄜㄕㄨ」、「ㄒㄧㄢˋㄓㄨㄤㄕㄨ」、「ㄅㄞˇㄎㄜㄑㄩㄢˊㄕㄨ」。
  2. ㄒㄧㄣˋㄖㄨˊ:「ㄐㄧㄚㄕㄨ」、「ㄕㄨㄒㄧㄣˋ」。
  3. ㄨㄣˊㄐㄧㄢˋㄖㄨˊ:「ㄓㄥˋㄇㄧㄥˊㄕㄨ」、「ㄕㄣㄑㄧㄥˇㄕㄨ」。
  4. ㄒㄧㄝˇㄖㄨˊ:「ㄕㄨㄒㄧㄝˇ」、「ㄓㄣˋㄅㄧˇㄐㄧˊㄕㄨ」。
  5. ㄗˋㄊㄧˇㄖㄨˊ:「ㄎㄞˇㄕㄨ」、「ㄘㄠˇㄕㄨ」、「ㄒㄧㄥˊㄕ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ū
解釋:
  1. 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
    【例】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
  2. 信件。
    【例】家書、情書
  3. 文件。
    【例】證書、說明書
  4. 字體。
    【例】草書、楷書、隸書
  5. 寫、記載。
    【例】書寫、大書特書、振筆疾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ū
解釋:
[名]
1.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如:「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
2.信件。如:「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3.文件。如:「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
4.字體。如:「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
5.參見「六書」條。
6.姓。如清代有書綸。
[動]
1.寫。如:「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
2.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把不同的文章或圖片集結起來的冊子。
同義詞:
音讀: su
又音: s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裝訂成冊的著作。
  2. [[名] ] 證書。具有證明效力的文件。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寫。如:「書寫。」《說文解字.聿部》:「書,箸也。」《韓非子.外諸說左上》:「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宋.歐陽修〈南歌子.鳳髻金泥帶〉詞:「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2. 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後漢書.卷五六.張王种陳列傳.張皓》:「三王樹誹謗之木,春秋採善書惡,聖主不罪芻蕘。」

3. 文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聖人易之以書契。」唐.韓愈〈喜雪獻裴尚書〉詩:「陣勢魚麗遠,書文鳥篆奇。」

4. 有文字或圖畫之簿冊。如:「教科書」、「百科全書」。《莊子.天道》:「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韓非子.顯學》:「藏書策、習談論、聚徒役、服文學而議說,世主必從而禮之。」

5. 信件。如:「家書」、「情書」。《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6. 文件。如:「證書」、「說明書」。《平妖傳》第四○回:「范仲淹威振西夏,趙元昊害怕,遣人納了降書,年年進貢。」《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

7. 字體。如:「草書」、「隸書」。《晉書.卷三六.列傳.衞瓘》:「杜氏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隋書.卷六八.列傳.閻毗》:「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

8. 書法。《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政,未有其能。」《南齊書.卷三三.列傳.王僧虔》:「太祖善書,及即位,篤好不已。與僧虔賭書畢,謂僧虔曰:『誰為第一?』僧虔曰:『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

9. 六經之一。《書經》,或稱《尚書》。《禮記.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詩、書,義之府也。」

10. 六藝之一。古代培育國子所施予之文字訓練。《周禮.地官.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11. 姓。如清代有書綸。

注音: ㄕ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