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 - 教育百科
拍 |
|
- 部首 手
- 部首外筆畫 5畫
- 總筆畫 8畫
- 漢語拼音 pāi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i |
解釋:
[動] 1.用手掌輕打。如:「拍手」、「拍掉灰塵」。《韓非子.功名》:「一手獨拍,雖疾無聲。」《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 2.照相。如:「他們商量如何拍一張好的相片,來參加攝影比賽。」 3.發、發送。如:「拍電報」。 4.巴結、奉承。如:「拍馬屁」。 [名] 1.擊打東西的器具。如:「球拍」、「蒼蠅拍」。 2.樂曲的節奏。如:「節拍」。 3.量詞。計算音樂節奏的單位。如:「半拍」、「這首兒歌每小節有四拍。」《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下.王維傳》:「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ò |
解釋:
(一)之讀音。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 |
解釋:
[擬] 形容拍擊的聲音。《紅樓夢》第二一回:「正猶豫間,湘雲果在身後看見,一手摝著辮子,便伸手來『拍』的一下,從手中將胭脂打落。」也作「㕷」、「啪」。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ó |
解釋:
[名] 肩胛。通「膊」。《周禮.天官.醢人》:「豚拍魚醢。」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eat |
作者: | 楊慧珠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兩個頻率相近的波列互相干擾時,合成的振幅會產生周期變化的波,此種現象在音波中稱為拍或拍音。常見的例子如同時按到鋼琴上的相鄰二鍵,會聽到另一低音伴隨而生。 如考慮兩個波 y1=Acos2πf1t y2=Acos2πf2t 其中A為振幅,f1及f2為兩個相近的頻率,應用疊加原理可得 相當於一個以平均頻率F=(f1+f2)/2振動的波,但其振幅隨時間而改變,在cos2π(f1-f2/2)t= ±1時為最大時,此稱為拍的現象。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beat |
日期: | 2003年6月 |
出處: |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計算機完成一個基本動作,例如傳送一個字,所需的時間。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hah
|
解釋:
|
|
音讀: |
phik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南管下四管: 亦稱「檀板」,乃檀木製品,由五片所串成。在樂隊中是執樂節的樂器,執拍者須數「撩」按「拍」(「撩拍」是南管計算節奏的方式),在每個拍位拍擊發聲;若是樂曲演唱時,則由唱曲者執拍端坐。樂曲開始,執拍者須站立,俟拍擊第一拍後始坐下。而樂曲結束時,執拍者亦須起立,此時若有下一位唱曲者,則須前來接拍,音樂隨即演出下一曲。傳遞拍板時應莊重優雅,行禮如儀,此乃南管傳統倫理,充分表現了中國禮樂之風。 雅樂聖樂擊樂: 由兩片竹片組成,上端用繩子串連,演奏時,用手握住一片,並甩動另一片使他們互相撞擊出聲。 |
|
資料來源: |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語音)ㄆㄞ 1. 用手掌擊打。如:「拍手」、「拍掉灰塵」。《說文解字.手部》:「拍,拊也。」《韓非子.功名》:「一手獨拍,雖疾無聲。」《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 2. 擊打、敲打。《莊子.天下》:「椎拍輐斷,與物宛轉。」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3. 擊物的器具或武器。如:「球拍」、「蒼蠅拍」、「狼牙拍」。 4. 指南管音樂所使用的拍板,屬打擊樂器。多為五片,演奏時右手執兩片,左手執三片,互擊之。 5. 樂曲中的節奏單位。如:「拍子」、「半拍」。《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下.王維》:「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清.洪昇《長生殿》第一六齣:「此曲散序六奏,止有歇拍而無流拍;中序六奏,有流拍而無促拍。」 6. 拍攝。如:「拍照」、「拍片」、「電影開拍」。 7. 發、發送。如:「拍電報」。 ㈡ㄆㄛˋ,ㄆㄞ之讀音。 ㈢ㄆㄚ 擬聲詞。狀拍擊聲。同「啪」。《紅樓夢》第二一回:「正猶豫間,湘雲果在身後看見,一手摝著辮子,便伸手來『拍』的一下,從手中將胭脂打落。」 ㈣ㄅㄛˊ 肩胛。通「膊」。《周禮.天官.醢人》:「豚拍魚醢」。 |
|
注音: | ㈠(語音)ㄆㄞ ㈡(讀音)ㄆㄛˋ ㈢ㄆㄚ ㈣ㄅㄛ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拍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