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宛委別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珠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宛委別藏〕是阮元(1764-1849)在清嘉慶初年邀集鮑廷博、何元錫、嚴杰等著名學者,匯集〔四庫全書〕所未備的宋元以前善本,仿〔四庫全書〕格式精心影寫的一批叢稿。此編完成後阮氏即奏進嘉慶,甚獲嘉慶重視,以傳說中夏禹藏置金簡玉字書冊之處的宛委作其書名,並特闢宛委別藏庋藏之。在清宮藏書中,它與專藏宋元名刊的天祿琳琅閣並稱。
  阮氏這批抄本進呈後,一直祕藏宮中,鮮為外界所知,直至民國13年(1924)清理故宮養心殿,方見天日。但歷經兩百多年之流徙,至清理時,僅存160種,與〔提要〕174篇,而阮氏當年所進究有若干,已難確知。其後,袁同禮、楊允亮曾各據原藏分類編目(袁同禮〔宛委別藏現存書目及其版本〕,載21年2月〔圖書館學季刊〕6卷2期;張允亮〔宛委別藏書目〕,23年故宮排印本);23年,商務印書館曾選刊其中40種;38年則隨政府播遷,轉庋於故宮博物院,已於70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
  〔宛委別藏〕所進書均是精擇善本名鈔,精心影寫而成。蓋阮氏諸人皆醉心藏書,尤重賞鑑。以其自身豐富之藏書,為此集提供絕佳之條件;加以阮氏又為一方顯宦,與當時各大藏書家時相往來,故借鈔甚便。而鮑廷博、何元錫亦求書若癡,無論購求借觀,皆樂於奔波,故能以眾人之力,匯集了當時〔四庫全書〕未備之各大著名藏書家中之宋元善本,名刊精雕,此對古藉文獻之保存流傳,居功甚偉。
  至其〔提要〕部分,則主要規仿〔四庫全書總目〕格式、體例,並欲與之相表裡。因此,〔四庫全書總目〕已敘作者生平、爵里等內容者,〔提要〕一概從略。與〔四庫全書總目〕不同者,則是每一〔提要〕皆詳登版本,並考其流傳,此係編者重視版本之故,向為講求板刻者所重。李慈銘稱其「頗有異同,足資考鏡」殆就版本賞鑑立論。
  但就〔宛委別藏〕與〔四庫全書〕兩者所收書及各書提要相較,則各具特色:〔四庫全書總目〕內容頗多精闢之論,但收書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宛委別藏〕則純粹從學術的角度進行選題、取本,態度較為客觀,但所撰各書〔提要〕卻往往疏於考證,舛誤難免。儘管〔宛委別藏〕所撰〔提要〕價值不高,論斷遠不如〔四庫全書總目〕精當可信,但所收書多宋元善本,亦彌足珍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宛委別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