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愛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ˇㄏㄨㄢㄖㄨˊ:「ㄒㄧˇㄞˋ」、「ㄎㄨˋㄞˋ」、「ㄞˋㄐㄧˊ」。
  2. ㄓㄣㄒㄧˊㄖㄨˊ:「ㄌㄧㄢˊㄞˋ」、「ㄞˋㄒㄧˊ」、「ㄗˋㄞˋ」。
  3. ㄋㄢˊㄋㄩˇㄐㄧㄢㄒㄧㄤㄏㄨˋ˙ㄉㄜㄑㄧㄥˊㄧˋㄖㄨˊ:「ㄑㄧㄥˊㄞˋ」、「ㄌㄧㄢˋㄞˋ」。
  4. ㄑㄧㄣㄇㄨˋ˙ㄉㄜㄑㄧㄥˊㄒㄩˋㄏㄨㄛˋㄕˋㄨˋㄖㄨˊ:「ㄘˊㄞˋ」、「ㄞˋ」、「ㄑㄧㄣㄞˋ」、「ㄍㄜㄞˋ」、「ㄊㄨㄥˊㄅㄠㄞˋ」。
  5. ㄖㄣˊㄏㄨㄟˋㄖㄨˊ:「ㄖㄣˊㄞˋ」、「ㄧˊ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i
解釋:
  1. 親慕,對人或事有深刻的感情。
    【例】親愛、愛慕、恩愛
  2. 親慕的情緒或親慕的人、東西。
    【例】母愛、吾愛、割愛
  3. 喜好、喜歡。
    【例】喜愛、愛好、割愛
  4. 珍惜、重視。
    【例】珍愛、愛惜、自愛
  5. 仁德、恩惠。
    【例】仁愛、遺愛
  6. 稱別人女兒的敬稱。同「嬡」。
    【例】令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i
解釋:
[名]
1.親慕的情緒或親密的感情。如:「同胞愛」、「親子之愛」。《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2.恩惠、仁德。如:「遺愛人間」。《韓非子.內儲說上》:「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3.所喜歡的人或物。如:「吾愛」、「割愛」。唐.韋應物〈送元錫楊凌〉詩:「端居意自違,況別親與愛。」
4.對別人女兒的敬稱。通「嬡」。如:「令愛」。唐.裴同亮〈唐故清和郡夫人張氏墓誌銘序〉:「夫人張氏,府君賈秀曾孫,游擊利休之愛。」
5.姓。如宋代有愛申。
[動]
1.喜好、親慕。如:「愛才」、「相愛」、「愛唱歌」。《紅樓夢》第六回:「最愛齋僧敬道,捨米捨錢的。」
2.吝惜、捨不得。《孟子.梁惠王上》:「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宋.陸游〈述懷〉詩:「羯胡未滅敢愛死,尊酒在前終鮮歡。」
[形]
1.兩情相悅的。如:「愛情」。
2.被寵愛或重視的。如:「愛妻」、「愛女」。《三國演義》第二五回:「汝弟斬吾愛將,汝必通謀,留你何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à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喜歡。
  2. [[名] ] 親密的感情、恩惠、仁德。
  3. [[動] ] 想要做某件事。
  4. [[副] ] 要、必須。
  5. [[動] ] 期望。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行。《說文解字.夊部》:「𢜤(愛),行皃(貌)。」

2. 恩惠、仁德。如:「遺愛人間」。《說文解字.心部》:「㤅(愛),惠也。」《說文解字.夊部》「𢜤」字清.段玉裁.注:「今字假𢜤為而㤅廢矣。」《左傳.昭公二十年》:「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韓非子.內儲說上》:「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3. 親慕之情緒或親密之感情。如:「友愛」、「同胞愛」。《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唐.陳子昂〈為蘇令本與岑內史啟〉:「早蒙撫育之恩,不殊骨肉之愛。」

4. 喜好、親慕。如:「愛才」、「愛唱歌」。唐.李白〈贈孟浩然〉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樓夢》第六回:「最愛齋僧敬道,捨米捨錢的。」

5. 所喜歡之人或物。如:「割愛」。南朝宋.謝瞻〈於安城答靈運〉詩五首之四:「絲路有恆悲,矧迺在吾愛。」唐.韋應物〈送元錫楊凌〉詩:「端居意自違,況別親與愛。」

6. 男女兩情相悅。如:「愛情」、「戀愛」。《宋書.卷四一.后妃列傳.前廢帝何皇后》:「公主與瑀情愛隆密,何氏外姻疏戚,莫不沾被恩紀。」漢.蘇武〈詩〉四首之三:「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移。」

7. 寵愛。如:「愛妻」。《戰國策.楚策二》:「秦王有愛女而美,又簡擇宮中佳翫麗好翫習音者以懽從之。」南朝陳.丘遲〈與陳伯之書〉:「高臺未傾,愛妾尚在。」

8. 吝惜、捨不得。《孟子.梁惠王上》:「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宋.陸游〈述懷〉詩:「羯胡未滅敢愛死,尊酒在前終鮮歡。」

9. 對他人女兒之敬稱。通「嬡」。唐.裴同亮〈唐故清和郡夫人張氏墓誌銘序〉:「夫人張氏,府君賈秀曾孫,游擊利休之愛。」《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小婿蒙令愛慶娘不棄,一時間結了私盟。」

10. 姓。如宋代有愛申。《中州集》卷九:「正大四年冬薄游鳳翔,德順州將愛申以書招舜卿。」

注音: 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