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闕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ㄇㄣˊ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一]quē[二]què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ˇㄉㄞˋㄏㄨㄤˊㄍㄨㄥㄇㄣˊㄑㄧㄢˊㄌㄧㄤˇㄅㄧㄢㄩㄥˋㄌㄞˊㄌㄧㄠˋㄨㄤˋ˙ㄉㄜㄌㄡˊㄊㄞˊㄓㄨㄥㄐㄧㄢㄧㄡˇㄊㄨㄥㄉㄠˋㄖㄨˊ:「ㄍㄨㄥㄑㄩㄝˋ」、「ㄔㄥˊㄑㄩㄝˋ」。
  2. ㄉㄧˋㄨㄤˊㄐㄩㄓㄨˋ˙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ㄑㄩㄝˋㄒㄧㄚˋ」、「ㄉㄧˋㄑㄩㄝˋ」。
注音:
解釋:
  1. ㄊㄨㄛㄌㄡˋㄉㄨㄢˇㄕㄠˇㄊㄨㄥㄑㄩㄝ」。ㄖㄨˊ:「ㄑㄩㄝㄌㄡˋ」、「ㄈㄨˋㄑㄩㄝㄖㄨˊ」、「ㄉㄨㄛㄨㄣˊㄑㄩㄝㄧˊ」。
  2. ㄍㄨㄛˋㄑㄩㄝㄉㄧㄢˇㄊㄨㄥㄑㄩㄝ」。ㄖㄨˊ:「ㄑㄩㄝ」、「ㄅㄠˋㄘㄢˊㄕㄡˇㄑㄩㄝ」、「ㄕˊㄧˊㄅㄨˇㄑㄩㄝ」。
  3.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è
解釋:
  1. 古代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臺,中間有通道。
    【例】宮闕、城闕
  2. 泛指帝王居住的地方。
    【例】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
  3. 姓。
注音:
漢語拼音: quē
解釋:
  1. 過失、缺點。
    【例】拾遺補闕
  2. 脫漏。同「缺」。
    【例】闕文、闕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è
解釋:
[名]
1.古代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臺,中有通道。《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蕭丞相,營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唐.白居易〈長恨歌〉:「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2.泛指帝王居住的地方。《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中,心居乎魏闕之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3.姓。如漢代有闕翊。
注音:
漢語拼音: quē
解釋:
[名]
1.過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
2.官職的空位。宋.陳善《捫蝨新話.上集.卷一.前輩讀書不似今人滅裂》:「適有一美闕,二人競欲得之。」
[動]
1.虧損。《禮記.禮運》:「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2.短少。宋.歐陽修〈與十二侄書〉:「吾不闕此物。」
[形]
1.未足數的。《舊唐書.卷九二.韋陟傳》:「闕員既少,取士良難。」
2.脫漏的。如:「闕文」、「闕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u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uat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ㄩㄝˋ

1. 古代宮門兩側的樓臺,登其上可以眺望,中有通道。《說文解字.門部》:「闕,門觀也。」《詩經.鄭風.子衿》:「佻兮達兮,在城闕兮。」

2. 宮門。《字彙.門部》:「闕,……又宮門皆謂之闕。」

3. 宮殿,泛指皇宮、朝廷或神仙居所。唐.崔湜〈至桃林塞作〉詩:「丹心恆戀闕,白首更辭親。」宋.無名氏《梅妃傳》:「後祿山犯闕,上西幸,太真死。」

4. 量詞。用以計算詞之單位。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一三回:「延至交春,油乾火盡,嗚呼哀哉,剛剛二十七歲,正是貪花不滿三十。昔人有闕小詞,名〈清江引〉,說得正好。」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三折:「病中作詞一闕,詞寄菩薩蠻,奉上文郎雲傑翰座,謹望挽回春色。詞不盡言,言不盡意。」

5. 姓。如漢代有闕翊。

㈡ㄑㄩㄝ

1. 過失、缺失。《廣韻.入聲.月韻》:「闕,又失也、過不供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也。」

2. 摧毀、損害。《左傳.成公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呂氏春秋.孝行覽.孝行》:「父母生之,子弗敢殺;父母置之,子弗敢廢;父母全之,子弗敢闕。」漢.高誘.注:「闕猶毀。」

3. 虧損。《禮記.禮運》:「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4. 脫漏。如:「闕字」。《論語.衛靈公》:「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晉.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

5. 短少。《玉篇.門部》:「闕,少也。」《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冥司查檢闕三頁,飭歸取視灰中,果三頁未燼,重焚之乃卒。」

6. 官職之空位。《舊唐書.卷九二.列傳.韋安石》:「闕員既少,取士良難。」宋.錢易〈南部新書壬〉:「杜佑自戶部侍郎判度,為盧杞所惡,出為蘇刺,時佑母在,杞以憂闕授之,佑不行,換饒州。」宋.陳善《捫蝨新話.上集.卷一.前輩讀書不似今人滅裂》:「適有一美闕,二人競欲得之。」

注音: ㈠ㄑㄩㄝˋ ㈡ㄑㄩㄝ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