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相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xiāng[二]xià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ㄠㄏㄨˋㄅㄧˇㄘˇㄖㄨˊ:「ㄏㄨˋㄒㄧㄤ」、「ㄒㄧㄤㄑㄧㄣㄒㄧㄤㄞˋ」、「ㄕㄡˇㄨㄤˋㄒㄧㄤㄓㄨˋ」、「ㄌㄧㄤˇㄉㄧˋㄒㄧㄤ」。
  2. ㄅㄧˇㄐㄧㄠˋㄧˊㄒㄧㄚˋㄏㄜˊㄅㄧㄥˋ˙ㄓㄜㄕㄨㄛㄌㄧㄤˇㄈㄤㄇㄧㄢˋㄅㄧˇㄐㄧㄠˋ˙ㄉㄜㄐㄧㄝˊㄍㄨㄛˇㄖㄨˊ:「ㄒㄧㄤㄐㄧㄠˋ」、「ㄒㄧㄤㄧˋ」、「ㄒㄧㄤㄒㄧㄤˋ」、「ㄒㄧㄤㄔㄥˋ」、「ㄒㄧㄤㄉㄜˊㄧˋㄓㄤ」。
  3. ㄧㄡˊㄐㄧㄠㄏㄨˋ˙ㄉㄜㄧˋㄧˋㄧㄢˇㄅㄧㄢˋㄨㄟˊㄉㄢㄈㄤㄇㄧㄢˋ˙ㄉㄜㄧˋㄧˋㄅㄧㄠˇㄕ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ㄧㄡˊㄧˋㄈㄤㄇㄧㄢˋㄐㄧㄣˋㄒㄧㄥˊㄖㄨˊ:「ㄕˊㄅㄨˋㄒㄧㄤㄇㄢˊ」、「ㄔㄨㄇㄣˊㄒㄧㄤㄧㄥˊ」、「ㄧㄡˇㄕˋㄒㄧㄤㄈㄢˊ」。
注音:
解釋:
  1. ㄨㄞˋㄅㄧㄠˇㄖㄨㄥˊㄇㄠˋㄖㄨˊ:「ㄇㄧㄢˋㄒㄧㄤˋ」、「ㄒㄧㄤˋㄇㄠˋ」、「ㄈㄨˊㄒㄧㄤˋ」、「ㄏㄢˊㄙㄨㄢㄒㄧㄤˋ」。
  2. ㄔㄚˊㄎㄢˋㄕㄣˇㄕˋㄖㄨˊ:「ㄒㄧㄤˋㄇㄧㄥˋ」、「ㄒㄧㄤˋㄑㄧㄣ」、「ㄒㄧㄤˋㄐㄧㄦˊㄉㄨㄥˋ」、「ㄖㄣˊㄅㄨˋㄎㄜˇㄇㄠˋㄒㄧㄤˋ」。
  3. ㄈㄨˇㄓㄨˋㄖㄨˊ:「ㄒㄧㄤˋㄈㄨㄐㄧㄠˋㄗˇ」、「ㄐㄧˊㄖㄣˊㄊㄧㄢㄒㄧㄤˋ」。
  4. ㄍㄨㄢㄇㄧㄥˊㄖㄨˊ:「ㄗㄞˇㄒㄧ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g
解釋:
  1. 彼此、交互。
    【例】互相、守望相助、相親相愛
  2. 指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通常用於動詞前。
    【例】另眼相看、有事相煩、實不相瞞
  3. 姓。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g
解釋:
  1. 容貌、外形。
    【例】長相、福相、吃相
  2. 輔佐國君綜治國政的主要官員。
    【例】宰相、丞相、首相
  3. 審視、察看。
    【例】相時而動、相機行事
  4. 觀察容貌等以斷吉凶。
    【例】相命
  5. 輔導行禮的人。
    【例】儐相
  6. 輔佐、幫助。
    【例】吉人天相
  7.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g
解釋:
[副]
1.交互,指兩方面都進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兩地相思」、「相得益彰」。《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彼此,強調雙方比較後的差異。如:「相異」、「相像」、「旗鼓相當」。《三國演義》第五七回:「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
[助]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是由一方對另一方進行。如:「有事相煩」、「實不相瞞」。《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
[名]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g
解釋:
[動]
1.審視、察看。《說文解字.目部》:「相,省視也。」《左傳.隱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又見沈鍊一表非俗,立住了腳,相了一回。」
2.占視、辨察,以斷吉凶禍福。如:「相字」。《周禮.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
3.輔佐、幫助。如:「相夫教子」。《易經.泰卦.象曰》:「輔相天地之宜。」《書經.大誥》:「周公相成王。」
4.掌管、治理。《左傳.昭公九年》:「陳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傳〉:「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挑選、選擇。《三國演義》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名]
1.容貌、外形、模樣。如:「長相」、「福相」、「吃相」、「窘相」、「窮酸相」。《西遊記》第三五回:「(孫行者)現了本相。」
2.職官名:(1)百官之長,輔佐國君治理國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國」。(2)古代典禮中,輔導行禮的人。如:「儐相」。《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3.攙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無賢,如瞽無相。」
4.樂器名。似鼓,敲擊以控制音樂節拍。《禮記.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治亂以相。」漢.鄭玄.注:「相,即拊也,亦以節樂。拊者以韋為表,裝之以糠。糠,一名相,因以名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siang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古代之樂器,形狀似鼙鼓(懸於鼓架上,兩面均可擊打)。其功能與節相似〔見節〕主要以之輔樂,亦以之節舞。
參照:
《三才圖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a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互相,指二人間發生某種動作狀態。
  2. [[副] ] 由一方對另一方進行。
音讀: si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互相,指二人間發生某種動作狀態。
  2. [[副] ] 表示動作由一方對另一方進行。
音讀: siong
又音: sia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互相。
音讀: siòng
又音: sià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狀貌、儀態。
  2. [[名] ] 照片。
  3. [[名] ] 宰相。
  4. [[動] ] 盯視。
  5. [[動] ] 算命、占卜。
  6. [[動] ] 趁、看準、算準。
音讀: siù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生肖歸屬。
  2. [[形] ] 樣態、性情。
音讀: siu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