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毛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ㄥˋㄓˊㄨˋㄅㄧㄠˇㄆㄧˊㄕㄤˋ˙ㄉㄜㄓㄨㄤˋㄗㄨˇㄖㄨˊ:「ㄊㄧˇㄇㄠˊ」、「ㄆㄧˊㄇㄠˊ」、「ㄧㄤˊㄇㄠˊ」。
  2. ㄊㄜˋㄓˇㄖㄣˊㄕㄣㄕㄤˋ˙ㄉㄜㄒㄩㄈㄚˇㄖㄨˊ:「ㄇㄟˊㄇㄠˊ」、「ㄅㄧㄣˋㄇㄠˊ」、「ㄗㄨㄟˇㄕㄤˋㄨˊㄇㄠˊㄅㄢˋㄕˋㄅㄨˋㄌㄠˊ。」
  3. ㄨㄟˋㄐㄧㄥㄐㄧㄚㄍㄨㄥ˙ㄉㄜㄖㄨˊ:「ㄇㄠˊㄆㄧㄢˋ」、「ㄇㄠˊㄏㄨㄛˋ」。
  4. ㄐㄧㄥㄏㄨㄤㄏㄞˋㄆㄚ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ㄚㄒㄧㄚˋ˙ㄉㄜㄒㄧㄣㄌㄧˇㄓˊㄈㄚㄇㄠˊ。」
  5. ㄕㄥㄑㄧ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ㄅㄧㄝˊㄅㄚˇㄨㄛˇㄖㄜˇㄇㄠˊ˙ㄌㄜ。」
  6. ㄒㄧㄠˇㄖㄨˊ:「ㄇㄠˊㄗㄟˊ」、「ㄇㄠˊㄊㄡˊㄒㄧㄠˇ˙ㄗ」、「ㄇㄠˊㄇㄠˊㄩˇ」。
  7. ㄩㄝㄌㄩㄝˋ˙ㄉㄜㄉㄚˋㄍㄞˋ˙ㄉㄜㄖㄨˊ:「ㄇㄠˊㄓㄨㄥˋ」、「ㄇㄠˊㄌㄧˋ」、「ㄇㄠˊㄜˊ」。
  8. ㄅㄨˊㄊㄡˋㄇㄧㄥˊㄖㄨˊ:「ㄇㄠˊㄅㄛㄌㄧˊ」。
  9. ㄏㄨㄛˋㄅㄧˋㄉㄢㄨㄟˋ。「ㄐㄧㄠˇ˙ㄉㄜㄙㄨˊㄔㄥㄕˊㄇㄠˊㄉㄥˇㄩˊㄧˋㄩㄢˊㄖㄨˊ:「ㄧˋㄇㄠˊㄑㄧㄢˊ」。
  10. (10) ㄐㄩˇㄓˇㄑㄧㄥㄈㄨˊㄖㄨˊ:「ㄇㄠˊㄕㄡˇㄇㄠˊㄐㄧㄠˇ
  11. (11) ㄗㄨㄛˋㄕˋㄘㄨㄕㄨㄞˋㄖㄨˊ:「ㄋㄧˇㄓㄜˋ˙ㄍㄜㄖㄣˊㄗㄨㄛˋㄕˋㄗㄣˇ˙ㄇㄜㄌㄠˇㄕˋㄇㄠˊㄇㄠˊㄗㄠˋㄗㄠˋ˙ㄉ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o
解釋:
  1. 動植物表皮或果實表皮所生的絲狀物。
    【例】羊毛、羽毛、眉毛
  2. 植物的泛稱。多指五穀、蔬菜。
    【例】不毛之地
  3. 驚恐、害怕的樣子。
    【例】他聽爺爺講鬼故事,聽得心裡直發毛。
  4. 生氣、發怒的樣子。
    【例】別把我惹毛了!
  5. 粗糙、未經加工的。
    【例】毛片、毛玻璃
  6. 約略、不純的。
    【例】毛利、毛重
  7. 小。
    【例】毛孩子、毛毛雨
  8. 我國舊有幣制中「角」的俗稱。如一角稱為「一毛」。
  9.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o
解釋:
[名]
1.動植物表皮或果實表皮所生的絲狀物。如:「羊毛」、「羽毛」、「桃子的果皮上有很小的細毛。」
2.特指人身上的鬚髮。如:「眉毛」、「鬢毛」、「睫毛」、「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3.地面上可發育生長之地被植物或作物的泛稱,多指五穀、蔬菜。如:「不毛之地」。宋.辛棄疾〈鷓鴣天.石壁虛雲積漸高〉詞:「呼玉友,薦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4.借指走獸、獸類。《禮記.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5.我國錢幣中「角」的俗稱。如一角稱為「一毛」。
6.姓。如漢代有毛亨。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驚慌失措的樣子。如:「把他嚇毛了。」
2.生氣、發怒、急躁的樣子。如:「毛毛躁躁」、「別把我惹毛了!」《官場現形記》第一五回:「若把老爺弄毛了,他一動氣,要頂真辦起來,你們吃得住嗎?」
3.粗糙的、未加工的。如:「毛米」、「毛貨」、「毛胚」。
4.約略、不純的。如:「毛利」、「毛重」。
5.小。如:「毛孩子」、「毛丫頭」、「毛毛雨」、「毛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n̂g
又音: mo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動植物表皮上所生出的毛髮。
  2. [[形] ] 形容細小。
音讀: mô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動植物表皮上所生出的毛髮。
  2. [[形] ] 約略的、不純的。
  3. [[名] ] 姓氏。
音讀: mo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Môo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特指人的眉毛鬚髮。如:「眉毛」、「鬢毛」。《說文解字.毛部》:「毛,眉髮之屬及獸毛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人體、動植物或果實表皮上所生的絲狀物。如:「羊毛」、「桃子的果皮上有很小的細毛。」《書經.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禮記.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3. 泛稱植物、草木,多指可食用的五穀、蔬菜。《左傳.隱公三年》:「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宋.辛棄疾〈鷓鴣天.石壁虛雲積漸高〉詞:「呼玉友,薦溪毛,慇勤野老苦著相邀。」

4. 借指獸類。《禮記.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文選.卷四.賦.左思.蜀都賦》:「毛群陸離,羽族紛泊。」唐.李善.注:「毛群,獸也。」

5. 輕微。《廣雅疏證.卷三上.釋詁》:「毛,輕也。」《詩經.大雅.烝民》:「德輶如毛。」

6. 多而瑣細。宋.陳亮〈論勵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舉細事,以亂大謀。」

7. 小,微不足道。如:「毛驢」、「毛毛雨」、「毛孩子」。《西遊記》第一四回:「有幾個毛賊翦徑,是我將他打死,唐僧就緒緒叨叨,說了我若干的不是。」《紅樓夢》第六○回:「這會子又調唆我和毛丫頭們去鬧。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伏你。」

8. 無、沒有。《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馮衍列傳.馮衍》:「飢者毛食,寒者裸跣。」唐.李賢.注:「衍集『毛』字作『無』。」

9. 驚慌失措的樣子。《紅樓夢》第九九回:「書辦也說:『誰不知道李十太爺是能事的,把我一詐就嚇毛了。』」

10. 急躁、生氣、發怒的樣子。如:「毛毛躁躁」、「別把我惹毛了!」《官場現形記》第一五回:「若把老爺弄毛了,他一動氣,要頂真辦起來,你們吃得住嗎?」

11. 粗糙、未經加工的。如:「毛糙」、「毛貨」、「毛坯」。

12. 約略、概略。如:「毛估」、「毛利」、「毛重」。

13. 我國幣制中「角」之俗稱,一角稱為「一毛」。

14. 古國名,在今河南省宜陽縣境。《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聃,……文之昭也。」

15. 姓。如漢代有毛亨。

16. 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ㄇ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