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履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ㄝˊ˙ㄗㄖㄨˊ:「ㄘㄠˇㄌㄩˇ」、「ㄒㄩㄝˋㄗㄨˊㄕˋㄌㄩˇ」、「西ㄒㄧㄓㄨㄤㄍㄜˊㄌㄩˇ」。
  2. ㄐㄧㄠˇㄅㄨˋㄖㄨˊ:「ㄅㄨˋㄌㄩˇ」。
  3. ㄘㄞˇㄊㄚˋㄖㄨˊ:「ㄖㄨˊㄌㄩˇㄅㄛˊㄅㄧㄥ」。
  4. ㄕˊㄒㄧㄥˊㄖㄨˊ:「ㄌㄩˇㄒㄧㄥˊ」、「ㄌㄩˇㄩㄝ」。
  5. ㄐㄧㄥㄌㄧˋㄖㄨˊ:「ㄌㄩˇ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鞋子。
    【例】草履、削足適履
  2. 腳步。
    【例】步履
  3. 踩、踏。
    【例】如履薄冰
  4. 實行。
    【例】履行、履約
  5. 經歷。
    【例】履歷
  6. 六十四卦之一。兌(☱)下乾(☰)上。表行履的禮儀之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莊子.讓王》:「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2.腳步。如:「步履」。《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回顧,則垂髫兒,囅然竟去,履即從之。」
3.個人的行為操守。《晉書.卷六七.溫嶠等傳.史臣曰》:「太真性履純深,譽流邦族。」
4.領土。《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晉.杜預.注:「履,所踐履之界。」
5.《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乾(☰)上。表行履的禮儀之意。
6.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履鞮。
[動]
1.踐踏、踩。《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宋.蘇軾〈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
2.實行。如:「履行」、「履約」。《禮記.表記》:「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
3.經歷。《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親履艱難者知下情,備經險易者達物偽。」《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宗少文傳》:「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
4.居、處。《莊子.天道》:「而愚知處宜,貴踐履位。」漢.劉向《新序.卷四.雜事》:「夫執國之柄,履民之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鞋。如:「草履」、「革履」、「正冠納履」、「削足適履」。《說文解字.履部》:「履,足所依也。」《莊子.讓王》:「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南朝梁.何遜〈賦詠聯句〉:「弊履常決踵,眉高起半額。」《三國演義》第七二回:「操罵曰:『賣履小兒,常使假子拒敵!吾若喚黃鬚兒來,汝假子為肉泥矣!』」

2. 穿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因長跪履之。」

3. 踩踏、步行。如:「履險如夷」、「履霜堅冰」。《玉篇.履部》:「履,踐也。」《易經.履卦.六三》:「眇能視,跛能履。」《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

4. 腳步。唐.杜甫〈庭草〉詩:「步履宜輕過,開筵得屢供。」《西遊記》第三一回:「只因這妖精將我攝騙在此,他的法令又謹,我的步履又難,路遠山遙,無人可傳音信。」《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回顧,則垂髫兒,囅然竟去,履即從之。」

5. 實行。如:「履行」、「履約」。《禮記.表記》:「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漢.劉向《說苑.卷一九.脩文》:「彼舜以匹夫,積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興;紂以天子,好慢淫荒,剛厲暴賊,而卒以滅。」三國魏.應璩〈薦和慮則牋〉:「切見同郡和模,字慮則,質性純粹,體度貞正,履仁蹈義,動循軌禮。」

6. 居、處。《莊子.天道》:「而愚知處宜貴踐履位。」漢.劉向《新序.卷四.雜事》:「夫執國之柄,履民之上。」《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臣仰惟皇帝陛下,自居尊履位以來,未正中宮位號。」

7. 領土。《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晉.杜預.注:「履,所踐履之界。」唐.杜甫〈長沙送李十一〉詩:「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8. 經歷。《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親履艱難者知下情,備經險易者達物偽。」晉.陶淵明〈還舊居〉詩:「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南史.卷七五.隱逸列傳上.宗少文》:「凡所游履,皆圖之於室。」

9. 個人的行為操守。《晉書.卷六七.列傳.溫嶠》:「史臣曰……太真性履純深,譽流邦族。」宋.秦觀〈三老堂〉詩:「堂堂三元老,業履冠儔匹。」

10. 官祿。《玉篇.履部》:「履,祿也。」《廣韻.上聲.旨韻》:「履,祿也。」《詩經.周南.樛木》:「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朝陳.徐陵〈與李那書〉:「君子為宜,福履多愈。」

1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乾(☰)上。

12. 姓。如春秋晉有履鞮。

注音: ㄌㄩ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