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書院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清代及清代以前書院刻的書本稱之為書院本。書院之名,始於唐代。開元6年(西元718年)設麗正修書院,13年改稱集賢殿書院,置學士,掌校刻經籍,徵集遺書,辨明典章,以備顧問應對,宋代書院為藏書與講學之所,多選山林名勝之地為院址,不少有名學者講學其間,教學以研習儒家經籍為主。自宋以來,歷代書院均從事刊刻圖書,其精美完善屢為學者所稱道。清顧炎武云:「聞之宋元刻書皆在書院,山長主之,通儒訂之,學者則互相易而傳布之。故書院之列有三善焉:山長無事而動於校讎,一也;不惜費而工精,二也;板不貯官而易行也,三也」。元世祖入據中原,即詔管內書院有司,禁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侵擾書院。又令好事之家出錢粟瞻學者,並立書院。宋末,儒士入元不仕,多退而建立書院講學,也有儒士致仕後興辦書院。各路、各學官私書院林立,故習俗移人,爭相模效。〔金臺紀聞〕云:「元時州縣皆有學田,所入謂之學租,以供師生廩餼,餘則用以刻書,…故讎校刻畫頗精,然元末則衰矣」。書院有學田收入,可作為刻書之資,書院山長又為有學問之人,故元時書院刻書也多,如宗文書院、梅溪書院、圓沙書院、南山書院等,其中最著名者為西湖書院,其刻馬端臨〔文獻通考〕348卷,字體優美,行款疏朗,刻印俱精,誠為佳槧。又如鉛山廣俊書院刻辛棄疾〔稼軒長短句〕12卷,行書寫刻,圓潤秀麗,也屬元刻中之白眉。明代,尤其是嘉靖至明末,明朝當權者為了鉗制輿論,打擊政敵,曾先後4次下令廢毀書院,故與歷代相比,明代書院不甚發達,刻書也不多。清初,全國書院甚少。雍正以後,隨著清朝統治的鞏固和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對書院的政策,由消極壓制為積極興辦。雍正中,先後在各省會設書院一所,由政府撥給經費,聘請山長,同時放寬對私人建立書院的限制,書院刻書也漸為學者重視。如杭州話經精舍、廣州學海堂刻清代經師著述〔詁經精舍文集〕、〔學海堂經解〕等,都對當時的學術研究產生很大影響。清末張之洞設廣雅書院,兼開廣雅書局,刊刻名賢著述,不下數百種,規模宏大,有裨學人。書院本校讎較精,其得藏書家及學者之喜愛。
  清代書院刻書較多,不能盡列。其中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以經史訓詁為主的書院,因他們辦書院的目的就是彙集學者研究學術,發展學術,所以十分重視圖書的收集,而且重視整理有關書籍,刻印自己學者的著作、彙印有學術價值的書籍,書院實際上已成為一種圖書館和出版機構而推動清代學術之發展。如阮元創立之話經精舍和學海堂,刻有〔話經精舍文集〕8集,學海堂刊印〔學海堂經解〕180種、〔學海堂文集〕90卷,共收集了500人之著作。其他書院刻書亦連綿不絕,不少都是清刻本中之善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書院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