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ㄩˋㄌㄧˊㄙˋㄈㄤㄏㄨㄛˋㄌㄧㄤˇㄉㄨㄢㄒㄧㄤㄉㄥˇ˙ㄉㄜㄅㄨˋㄨㄟˋㄖㄨˊ:「ㄓㄥˋㄓㄨㄥ」、「ㄓㄨㄥㄐㄧㄢ」。
  2. ㄌㄧˇㄋㄟˋㄖㄨˊ:「ㄕㄨㄓㄨㄥ」、「ㄒㄧㄣㄓㄨㄥ」、「ㄇㄥˋㄓㄨㄥ」。
  3. ㄐㄧㄝˋㄩˊㄍㄠㄉㄧㄉㄚˋㄒㄧㄠˇㄏㄠˇㄏㄨㄞˋㄑㄧㄤˊㄖㄨㄛˋㄐㄧㄢㄖㄨˊ:「ㄓㄨㄥㄉㄥˇ」、「ㄓㄨㄥㄒㄧㄥˊ」、「ㄓㄨㄥㄉㄨˋㄊㄞˊㄈㄥ」。
  4. ㄧˊㄅㄢˋ˙ㄉㄜㄖㄨˊ:「ㄓㄨㄥㄊㄨˊ」、「ㄓㄨㄥㄧㄝˋ」。
  5. ㄅㄧㄠˇㄕ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ㄓㄥˋㄗㄞˋㄐㄧㄣˋㄒㄧㄥˊㄖㄨˊ:「ㄍㄨㄥㄗㄨㄛˋㄓㄨㄥ」、「ㄧㄢˊㄐㄧㄡˋㄓㄨㄥ」、「使ㄕˇㄩㄥˋㄓㄨㄥ」、「ㄌㄨˋㄧㄣㄓㄨㄥ」。
  6. ㄓㄥˋㄏㄠˇㄍㄤㄏㄠˇㄖㄨˊ:「ㄕˋㄓㄨㄥ」。
  7. ㄓㄨㄥㄍㄨㄛˊ˙ㄉㄜㄐㄧㄢˇㄔㄥㄖㄨˊ:「ㄓㄨㄥ西ㄒㄧㄏㄜˊㄅㄧˋ」、「ㄍㄨˇㄐㄧㄣㄓㄨㄥㄨㄞˋ」。
注音:
解釋:
  1. ㄕㄜˋㄓㄨㄥˋㄇㄨˋㄅㄧㄠㄖㄨˊ:「ㄅㄞˇㄈㄚㄅㄞˇㄓㄨㄥˋ」。
  2. ㄉㄜˊㄉㄠˋㄖㄨˊ:「ㄓㄨㄥˋㄐㄧㄤˇ」、「ㄓㄨㄥˋㄒㄩㄢˇ」、「ㄓㄨㄥˋㄑㄧㄢ」。
  3. ㄗㄠㄕㄡˋㄍㄢˇㄖㄢˇㄖㄨˊ:「ㄓㄨㄥˋㄕㄤ」、「ㄓㄨㄥˋㄈㄥ」、「ㄓㄨㄥˋㄉㄨˊ」、「ㄓㄨㄥˋㄕㄨˇ」。
  4. ㄏㄜˊㄈㄨˊㄏㄜˊㄖㄨˊ:「ㄓㄨㄥˋㄊㄧㄥ」、「ㄓㄨㄥˋㄧˋ」、「ㄓㄨㄥˋㄍㄨㄟㄓㄨㄥˋㄐㄩ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解釋: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
    【例】居中、中央、中心 ◎
  2. 指在某一範圍裡面。
    【例】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間以內。
    【例】暑假中、一年之中
  4. 表示某個動作正在進行。
    【例】講話中、工作中、比賽中
  5.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
    【例】中級、中型、中等
  6. 半。
    【例】中夜、中途
  7. 中國的簡稱。
    【例】古今中外
注音:
漢語拼音: zhòng
解釋:
  1. 進入其中、達到要點。
    【例】射中、考中、百發百中
  2. 切合、符合。
    【例】中意、中規中矩
  3. 遭受、感染。
    【例】中風、中毒、中暑
  4. 獲得、得到。
    【例】中獎、中籤、中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解釋:
[名]
1.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中國的簡稱。如:「古今中外」。
5.姓。如漢代有中京。
[形]
1.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半。如:「中夜」、「中途」。
[副]
1.正好。如:「適中」。
2.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注音:
漢語拼音: zhòng
解釋:
[動]
1.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ì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合人心意。
音讀: ti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位] ] 方位名。四方之中。
  2. [[名] ] 某一段時間。
  3. [[名] ] 在……裡面。
  4. [[形] ] 程度介於二者之間的。
音讀: tiò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考上、獲得。
  2. [[動] ] 受到。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ㄓㄨㄥ

1. 內、裡。如:「囊中物」、「水中」、「夢中」。段注本《說文解字.丨部》:「中,內也。」《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

2. 與四周邊界距離相等之位置。如:「中線」、「中心」、「中樞」、「日正當中」。唐.白居易〈雲居寺孤桐〉詩:「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老殘遊記》第三回:「兩邊字畫多半是時下名人的筆墨。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

3. 半、兩端之間。如:「中等」、「中介」、「中游」、「居中調停」。《書經.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囊貨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4. 不偏倚、恰當。如:「難易適中」。《晏子春秋.內篇.問上》:「景公問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對曰:『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現在俄日打仗的事,我們守定中立,那裡容得插手?」

5. 內心。如:「怒火中燒」、「秀外惠中」。《孟子.萬章上》:「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花月痕》第二四回:「秋痕忍著哭,把一杯喝了,來勸子善、子秀;其實悲從中來,終是強為歡笑。」

6.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7. 中國之簡稱。如:「古今中外」、「中日戰爭」、「中式餐點」、「中藥」。《文明小史》第四○回:「堂倌見他們雜七雜八,穿的衣服不中不西,就認定是學堂裡出來的書獃子。」

8. 中文之簡稱。如:「中譯本」、「中英對照」、「英翻中」。

9. 姓。如漢代有中京。

㈡ㄓㄨㄥˋ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2. 切合、不違背。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文明小史》第八回:「我要說句不中聽的話,你不要生氣。」

3. 遭受、感染。如:「中毒」。《紅樓夢》第二五回:「倒有兩個人中邪,不知你們有何符水?」

4. 考取。如:「范進中舉」。《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怎知道時運未至,一舉不中。吳秀才悶悶不已,又沒甚麼盤纏,也自羞歸故里。」《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注音: ㈠ㄓㄨㄥ ㈡ㄓㄨ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