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黨錮之禍 - 教育百科
ˇ
ˋ
ˋ
dǎng gù zhī hu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ǎng gù zhī huò
解釋:
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黨錮之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愚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黨錮之禍為東漢迫害士人事件;事起東漢桓帝、靈帝間,直接肇因於李膺拘殺張成之子。據〔後漢書‧黨錮列傳〕載,桓帝時河內張成善說風角,推占當赦,遂教子殺人。時李膺為河南尹,督促捕捉;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竟案殺之。初,成以方伎結交宦官,帝亦頗問其言。宦官教成帝牢脩因上書誣告膺等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謗朝廷,疑亂風俗。於是天子震怒,令下郡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用忿疾。案經三府,太尉陳蕃因其冤,拒之,帝愈怒,遂下膺等於黃門北寺獄。其辭所連及陳寔、范滂之徒二百餘人,或逃遁不獲,皆懸賞購募。使者四出,相望於道。事在桓帝延熹九年(166)。明年,尚書霍諝、城門校尉竇武並表陳情,帝意稍解。又因膺等供詞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懼,請帝以天時(日蝕)宜大赦天下。於是當年六月庚申,乃大赦天下,改元永康;黨人二百餘人,皆赦歸田里,惟書名三府,禁錮終身。史稱第一次黨鋼之禍。
  自此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上曰「三君」,依次為 「八俊」、「八顧」、「八及」及「八廚」,猶古之「八元」、「八凱」。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指一世之宗。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寫為「八俊」;俊者,指人之英。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為「八顧」;顧者,指能以德行引人者。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范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嚮、王章為「八廚」;廚者,指能以財救人者。
  又張儉鄉人朱並,承望中常侍侯覽意旨,上書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圖危社禝。靈帝熹平二年(173)冬十月丁亥,帝依侯覽之奏,詔剛章捕儉等,計捕李膺、范滂等百餘人,皆死獄中;妻子徒邊,諸附從者錮及五服內親。餘或先歿不及,或亡命獲危。自此諸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濫入黨中。又制詔州那大舉鉤黨,或未嘗交關,亦離禍毒。於是天下豪傑及儒學行義者,一切結為黨人。其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史稱第二次黨鍋之禍。
  其後光和二年(179),帝依上祿長和海之請,黨錮自從祖以下,皆得釋放。中平元年(184),黃巾賊起,中常侍呂彊奏陳,黨錮久積,人情多怨。若久不赦看,輕與張角合謀,為變滋大,悔之無救。帝懼,乃大赦黨人,誅徙之家皆歸故郡。此事先後歷二十餘年,海內塗炭,天下善士,多不能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黨錮之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