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副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一]pì[二]fù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ˊㄨˋㄕˋㄈㄨˇㄓㄨˋ˙ㄉㄜㄏㄨㄛˋㄉㄢㄖㄣˋㄈㄨˇㄗㄨㄛˇㄓˊㄨ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ㄈㄨˋㄕㄡˇ」、「ㄈㄨˋㄍㄨㄢ」、「ㄈㄨˋㄗㄨㄥˇㄊㄨㄥˇ」。
  2. ㄈㄨˋㄉㄞˋ˙ㄉㄜㄖㄨˊ:「ㄈㄨˋㄗㄨㄛˋㄩㄥˋ」、「ㄈㄨˋㄔㄢˇㄆㄧㄣˇ」。
  3. ㄘˋㄧㄠˋ˙ㄉㄜㄩˇㄓㄥ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ㄈㄨˋㄅㄣˇ」、「ㄈㄨˋㄧㄝˋ」、「ㄈㄨˋㄕˊㄆㄧㄣˇ」。
  4. ㄈㄨˊㄏㄜˊㄒㄧㄤㄔㄥˋㄖㄨˊ:「ㄇㄧㄥˊㄈㄨˋㄑㄧˊㄕˊ」。
  5. ㄌㄧㄤˋㄘˊ。①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ㄔㄥˊㄊㄠˋㄔㄥˊㄗㄨˇㄨˋㄆㄧㄣ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ˊㄈㄨˋㄨㄢˇㄎㄨㄞˋ」、「ㄌㄧㄤˇㄈㄨˋㄦˇㄏㄨㄢˊ」、「ㄙㄢㄈㄨˋㄧㄢˇㄐㄧㄥˋ」。②ㄩㄥˋㄩˊㄌㄧㄢˇㄅㄨˋㄅㄧㄠˇㄑㄧㄥˊㄏㄨㄛˋㄊㄞˋㄉㄨˋㄖㄨˊ:「ㄧˊㄈㄨˋㄒㄧㄠˋㄌㄧㄢˇ」、「ㄧˊㄈㄨˋㄨˊㄙㄨㄛˇㄨㄟˋ˙ㄉㄜㄧㄤˋ˙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職務是輔助的或擔任輔佐職務的人。
    【例】副手、排副、副總統
  2. 附帶的。
    【例】副作用、副產品
  3. 次要的。與「正」相對。
    【例】副本、副業、副食品
  4. 符合、相稱。
    【例】名副其實
  5. 量詞。計算成套、成組物品的單位。俗作「付」。
    【例】一副碗筷、兩副耳環、三副眼鏡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剖開、裂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助理的。如:「副手」、「副使」、「副官」。
2.居第二位的、居次的。如:「副總統」、「副班長」
3.附帶的。如:「副作用」、「副產品」。
4.次要的。如:「副業」、「副食品」。
[名]
1.量詞。計算成套成組物品的單位。如:「一副碗筷」、「兩副耳環」、「三副眼鏡」。俗作「付」。
2.輔助的職務或擔任輔佐職務的人。如:「大副」、「二副」。
3.古代用假髮製成的髮髻稱為「副貳」。簡稱為「副」。《詩經.鄘風.君子偕老》:「君子偕者,副笄六珈。」漢.毛亨.傳:「副者,后夫人之首飾,編髮為之。」
[動]
1.輔助、輔佐。《晉書.卷六九.周顗傳》:「顗參副朝右,職掌詮衡,當敬慎德音,式是百辟。」
2.符合、相稱。如:「名副其實」。《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剖開、裂開。《詩經.大雅.生民》:「不坼不副,無菑無害。」《禮記.曲禮上》:「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成套、成組、成雙的物品單位。
  2. [[形] ] 次要的、協助的。
  3. [[形] ] 附帶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ㄆㄧˋ

剖分。《說文解字.刀部》:「副,判也。」《詩經.大雅.生民》:「不坼不副,無菑無害。」《禮記.曲禮上》:「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漢.鄭玄.注:「副,析也,既削又斷析之。」

㈡ㄈㄨˋ

1. 符合、相稱。如:「名副其實」。《後漢書.卷六一.左周黃列傳.黃瓊》:「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梁.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牋〉:「伏願時膺典冊,式副民望。」

2. 輔助、輔佐。《晉書.卷六九.列傳.周顗》:「顗參副朝右,職掌詮衡,當敬慎德音,式是百辟。」《明史.卷七○.選舉志二》:「故事,閣臣典試,翰、詹一人副之,時已推禮部尚書顧秉謙,特旨命國祚。」

3. 助、贊助。《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三.疏五過論》:「循經守數,按循醫事,為萬民副。」唐.楊上善.注:「副,助也。」《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七:「當時若得戮力齊心,上下相副,併兵一舉,大事可成。」

4. 職階次首位者。如:「副總統」、「副班長」。《爾雅.釋詁下》「覆、察、副,審也。」宋.邢昺.疏:「副,次長之稱。」唐.蘇頲〈授尹思貞御史大夫制〉:「國之副,位亞中台。」《蕩寇志》第二回:「那兩個是梁山上的強盜,沒來由說我去入夥,我憑的沒路走,也不犯做賊,便做賊,也不犯做宋江的副手。」

5. 任輔佐之職者。如:「大副」、「二副」、「隊副」。

6. 次要。相對於主要者而言。如:「副業」、「副食品」。

7. 附帶。如:「副題」、「副作用」、「副產品」。

8. 指書籍或文獻複本。相對於正本而言。《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新唐書.卷一一八.列傳.李中敏》:「上書者將納於匭,有司先審其副,有不可,輒卻之。」

9. 古代王后及貴族婦女之首飾,以髮編成,亦稱為「副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君子偕者,副笄六珈。」漢.毛亨.傳:「副者,後夫人之首飾,編髮為之。」

10. 當量詞:

⑴ 用於計算成套或成組之物品。如:「一副碗筷」、「兩副耳環」、「三副眼鏡」。《三國演義》第七回:「孫策也全副披掛,挺鎗立馬於父側。」《紅樓夢》第五三回:「兩邊有一副長聯,寫道是:『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烝嘗之盛。』」俗作「付」。

⑵ 用於面部表情。《紅樓夢》第六回:「我們姑娘、年輕媳婦,也難賣頭賣腳去。倒還是捨著我這副老臉去碰一碰。」《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作怪的是他怎麼這樣一副姿容,弄成恁般一個打扮,不尷不尬,是個什麼原故呢?」俗作「付」。

注音: ㈠ㄆㄧˋ ㈡ㄈ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