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
|
- 部首 人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9畫
- 漢語拼音 bǎo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ǎ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ǎo |
解釋:
[動] 1.養護、守衛、不使受損。如:「保護」、「保衛」、「保健」、「保全」。《詩經.大雅.崧高》:「南土是保。」 2.承擔、負責。如:「保荐」、「保險」。《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 3.仗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 4.妥為收藏。《黃帝內經素問.卷三.靈蘭祕典論》:「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保焉。」 5.舉薦。《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叡曰:『卿自舉之。』真乃保太原陽曲人──姓郭,名淮。」 [名] 1.責任保證。如:「人保」、「鋪保」。 2.伙計、傭工。如:「酒保」。 3.職官名。即太保。古時三公之一,管理皇宮裡的教育。《書經.君奭.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 4.舊時地方的組織:(1)基層組織,五家為保。(2)參見「保甲法」條。 5.姓。如明代有保睿,清代有保希賢。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作者: | 張鍠焜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名詞解釋: 保是古代負責教養太子的官員之一。〔小戴禮記‧文王世子〕和〔大戴禮記‧保傅〕記載,古代有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等官職,負責教養太子。保的職責是保護太子的身體,導正太子的儀態、動作,使合乎禮儀。〔禮〕曰:「入則有保,出則有師。」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pó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1. 養護。《說文解字.人部》:「保,養也。」《書經.召誥》:「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 2. 守衛不使受損。如:「保護」、「保衛」、「保健」、「保全」。《廣韻.上聲.晧韻》:「保,守也。」《字彙.人部》:「保,全之也。」《詩經.大雅.崧高》:「南土是保。」漢.鄭玄.箋:「保,守也,安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中.陳仲子》:「亂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叛賊之臣,使昔日關中保駕之功,化為烏有。」 3. 承擔、負責。《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漢.鄭玄.注:「保,猶任也。」《吳子.治兵》:「鄰里相比,什伍相保。」 4. 仗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晉.杜預.注:「保,猶恃也。」 5. 責任保證。如:「鋪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又尋著原載去的船家,也拉他到巡捕處,尋了個人保,押出挨查。」 6. 妥為收藏。《詩經.周頌.烈文》:「烈文辟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黃帝內經素問.卷三.靈蘭祕典論》:「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保焉。」 7. 舉薦。《新五代史.卷五○.雜傳.王峻》:「峻多發書諸證,求為保薦。」《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叡曰:『卿自舉之。』真乃保太原陽曲人──姓郭,名淮。」《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學道三年任滿,保題了他的優行。這一進京,倒是個功名的捷徑。」 8. 夥計、傭工。《三國演義》第一回:「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兩人一同上酒樓來,陳大郎便問酒保打了幾角酒。」 9. 職官名。即「太保」,為古時三公之一,管理皇宮內之教育。《書經.君奭.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漢.孔安國.傳:「太保也。」 10. 舊時地方之組織,或五家為保,或十家為保。《史記.卷六八.商君傳》:「令民為什伍。」唐.司馬貞.索隱引劉氏云:「五家為保。」《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熙寧初,王安石變募兵而行保甲,帝從其議。三年,始聯比其民以相保任。乃詔畿內之民,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幹力者一人為保長。」《宋史.卷三二七.列傳.王安石》:「保甲之法,籍鄉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戰陣。」 11. 姓。如明代有保睿,清代有保希賢。 |
|
注音: | ㄅㄠ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保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