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ㄕㄡˇㄐㄧㄤㄨˋㄐㄧㄢˋㄨㄤˇㄑㄧㄢˊㄧˊㄖㄨˊ:「ㄊㄨㄟㄔㄜ」、「ㄊㄨㄟㄎㄞ」、「ㄊㄨㄟㄇㄣˊ」。
  2. ㄓㄠˇㄐㄧㄝˋㄎㄡˇㄏㄨㄟˊㄐㄩㄝˊㄏㄨㄛˋㄉㄨㄛˇㄅㄧˋㄖㄨˊ:「ㄊㄨㄟㄊㄨㄛ」、「ㄊㄨㄟㄒㄧㄝˋ」、「ㄊㄨㄟㄘˊ」、「ㄊㄨㄟㄙㄢㄗㄨˇㄙˋ」。
  3. ㄎㄨㄛˋㄓㄢˇ使ㄕˇㄕˋㄑㄧㄥˊㄐㄧㄣˋㄒㄧㄥˊㄖㄨˊ:「ㄊㄨㄟㄒㄧㄥˊ」、「ㄊㄨㄟㄓㄢˇ」、「ㄊㄨㄟㄉㄨㄥˋ」、「ㄊㄨㄟㄒㄧㄠ」、「ㄊㄨㄟㄍㄨㄤˇ」。
  4. ㄌㄧˋㄧㄢˇㄙㄨㄢˋㄊㄢˋㄐㄧㄡˋㄖㄨˊ:「ㄊㄨㄟㄑㄧㄡˊ」、「ㄌㄟˋㄊㄨㄟ」、「ㄊㄨㄟㄙㄨㄢˋ」、「ㄊㄨㄟㄌㄨㄣˋ」。
  5. ㄒㄩㄢˇㄔㄨㄖㄨˊ:「ㄍㄨㄥㄊㄨㄟ」、「ㄊㄨㄟㄒㄩㄢˇ」、「ㄊㄨㄟㄐㄩˇ」、「ㄊㄨㄟㄆㄞˋ」。
  6. ㄗㄨㄣㄔㄨㄥˊㄗㄢˋㄒㄩˇㄖㄨˊ:「ㄊㄨㄟㄔㄨㄥˊ」、「ㄊㄨㄟㄒㄩˇ」。
  7. ㄔㄨˊㄑㄩˋㄖㄨˊ:「ㄊㄨㄟㄔㄣˊㄔㄨㄒㄧ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ī
解釋: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動物體。
    【例】推車、推門、推磨 ◎
  2. 擴充、擴展。
    【例】推行、推銷、推廣教育
  3. 根據已知演繹或論斷其他。
    【例】推算、推論、推演
  4. 薦舉、選派。
    【例】推選、推舉
  5. 尊崇、讚許。
    【例】推崇、推許
  6. 假托、逃避。
    【例】推托、推卸、推三阻四
  7. 辭讓、拒絕。
    【例】推讓、推辭
  8. 除去。
    【例】推陳出新
  9. 更換遷移。
    【例】時序推移
  10. 拖延。
    【例】推延、推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ī
解釋:
[動]
1.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動物體。如:「推車」、「推門」。唐.李白〈襄陽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順著遷移。《易經.繫辭下》:「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3.根據已知尋究其他。如:「推算」、「推論」、「以此類推」。《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有意其推本之也。」
4.擴充、擴展。如:「推行」、「推銷」、「推廣教育」。《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
5.選擇、荐舉。如:「推選」、「推舉」。《禮記.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6.辭讓、讓與。如:「推讓」。《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推食食我。」
7.藉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又推個事故,卻來白娘子家取傘。」
8.尊崇、讚許。如:「推崇」、「推許」。《晉書.卷四一.劉寔傳》:「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也。」
9.除去。如:「推陳出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e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委卸、推辭。
同義詞:
音讀: thu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指藥物在人體內產生藥效。
  2. [[動] ] 推動、加強。
  3. [[動] ] 推拿。
  4. [[動] ] 大吃、大喝,較粗俗的用法。
  5. [[動] ] 打、毆打。
  6. [[動] ] 根據已知的事斷定其他。
  7. [[動] ] 用布沾油、蠟等摩擦使光亮。
音讀: tshu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動物體。如:「推車」、「推門」。《說文解字.手部》:「推,排也。」《禮記.檀弓上》:「曾子弔於負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唐.李白〈襄陽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 順著遷移。《易經.繫辭下》:「寒暑相推而歲成焉。」《管子.乘馬》:「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

3. 擴充、擴展。如:「推行」、「推銷」、「推廣教育」。《禮記.祭義》:「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準。」《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

4. 根據已知尋究其他。如:「推算」、「推論」、「以此類推」。《呂氏春秋.似順論》:「或溼而乾,或燔而淖,類固不必,可推知也。」《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有意其推本之也。」

5. 選擇、薦舉。如:「推選」、「推舉」。《禮記.儒行》:「推賢而進達之。」《荀子.性惡》:「禮恭而意儉,大齊信焉而輕貨財,賢者敢推而尚之。」

6. 尊崇、讚許。如:「推崇」、「推許」。《管子.明法解》:「如此,則群臣相推以美名,相假以功伐。」《晉書.卷四一.列傳.劉寔》:「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也。」

7. 藉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又推個事故,卻來白娘子家取傘。」《紅樓夢》第二九回:「那裏還有心腸去看戲,因而推病不去。」

8. 辭讓、讓與。如:「推讓」。《莊子.刻意》:「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推食食我。」

9. 拒絕、推辭。《平妖傳》第一七回:「備得有馬匹在此,各請乘坐,幸勿推卻。」《紅樓夢》第八○回:「寶蟾心裏也知八九了,也就半推半就。」

10. 除去。如:「推陳出新」。《詩經.大雅.雲漢》:「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宋書.卷四二.列傳.王弘》:「此所謂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注音: ㄊㄨ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